【摘 要】
:
由于随着学前教育健康素养、食育素养的推进,作为食育的行动目标,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越来越被聚焦关注,同时儿童生命早期是决定其未来生命健康状况和能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因此3—6岁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既是食育核心素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健康饮食、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影响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最原始生态环境源于家庭。故本研究在国内外儿童饮食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家庭中父母喂养与儿童饮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随着学前教育健康素养、食育素养的推进,作为食育的行动目标,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越来越被聚焦关注,同时儿童生命早期是决定其未来生命健康状况和能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因此3—6岁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既是食育核心素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健康饮食、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影响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最原始生态环境源于家庭。故本研究在国内外儿童饮食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家庭中父母喂养与儿童饮食之间的关系,考察父母喂养风格对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关系。本研究出发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中,通过选取粤东地区三所公立省级幼儿园和佛山一所私立幼儿园的655名幼儿及其主要喂养人(以父母为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FSQ量表和3—6岁儿童饮食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依据分类学中的“要求”和“反应”两维度将喂养风格分成四种风格,调查父母喂养风格和3—6岁儿童饮食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关系。父母喂养风格、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喂养风格中,父母对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整体喂养水平处于中等,还有一定上升空间;权威型喂养和顺应型喂养是最主要的喂养风格,分别占五成和三成;各有一成左右喂养人采用独裁型喂养和无关型喂养。在3—6岁儿童饮食行为各个维度中,主动进食能力表现较好,以中班和大班儿童为主占总人数六成;最突出的问题是挑食、外因性进食问题,占三成;其次是食物响应、过饱响应问题,占两成;接近一成半幼儿存在不良进食习惯问题,不足一成幼儿存在情绪性进食问题。在差异性调查结果方面:父母喂养风格在家庭经济资本、性别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喂养人年龄、不同喂养人中存在显著差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部分维度在家庭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儿童性别、年龄和不同喂养人共六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喂养风格、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要求维度与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共七方面呈正相关;反应维度与挑食、食物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能力共四方面呈正相关,与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情绪性进食共三方面呈负相关;另外,主动进食能力与挑食、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情绪性进食共四方面呈负相关,食物响应与过饱响应呈负相关,说明喂养风格与儿童饮食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喂养风格中的要求正向预测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反应正向预测挑食、食物响应、外因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以及反应负向预测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和情绪性进食。通过对上述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本文获得如下研究结论:独裁型喂养下挑食、食物响应、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情绪性进食问题最严重,这主要是由高要求中的指导性行为如暗示、追喂、催促、教训或乞求等方式引起的。无关型喂养下虽然饮食行为问题较轻,但其主动进食能力最差。独裁型、无关型喂养因其对幼儿的饮食需求消极被动,不被提倡。权威型喂养下外因性进食最明显,权威型喂养中的指导性行为不被提倡,但其非指导性行为如发现食物优点、创设有趣的进食环境,和高反应将有利于儿童进餐。顺应型喂养下各饮食行为问题较轻,主动进食能力最好,这是由反应变量中的称赞孩子、认识食物、跟孩子交流食物、允许孩子自主自选食物等温暖回应行为引起的,表明更温和的喂养和更敏感的回应,有助于良好饮食行为养成。最后,基于粤东地区3—6岁儿童饮食行为的现状,对提升父母喂养风格和3—6岁儿童饮食行为提出本源性建议。调整喂养风格,高度反应和合理要求。父母在喂养中既不是操控者,也不是导演,切忌简单粗暴的喂养和高度指导行为。注意保护儿童对食物的童真童趣,尽量给予儿童进餐一个高质量的陪伴,情感上积极回应幼儿。营造温馨舒适、宽容友爱的饮食环境。充满爱的心理环境、富有格调的物质环境以及足智多谋的父母是家庭饮食环境中紧紧相融的三个要素。保以儿童为本,健康饮食使儿童完整。以儿童为本是保育,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的本位价值取向。食物有其使命,人终其一生也必有其使命。幼儿作为人存活在这世上,能够在愉悦和享受的饮食中进食,激发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新陆中7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外源褪黑素在NaCl胁迫下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指标和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褪黑素浸种处理对NaCl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NaCl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与正常对照相比,种子萌发指数、下胚轴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均显著降低,褪黑素浸种处理后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弊端逐渐暴露的背景下,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系统研究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对于加快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释放土地流转红利,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引导农户科学减贫,有效降低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体主要包括五部分: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总抚养比持续下降,这样的人口结构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新中国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使我国由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老龄化期过渡。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与全国相比,南疆地区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前提下快速推进,作为城市化基础建材的天然砂被大量开采。天然砂的不可再生性,大量开采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同时伴随砂子价格飞涨和品质下降等。寻求替代天然砂的细集料迫在眉睫,人工生产因此成为了必然选择。相比天然砂,人工砂具有原料来源广、绿色环保、价格经济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但目前人工砂混凝土研究主要集中在石灰石人工砂,而卵石类人工砂混凝土研究鲜
工业废水一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废水治理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实现绿色化生产,已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工业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以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蒸发浓缩技术等为主,但是这些方法都难以达到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要求。近十几年来,随着新储能材料、移动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磷酸
降水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关键要素,作为流域产汇流过程的重要输入参数,数据质量对流域水文模拟的精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获得一套具有高精度和时空特征分布均匀的降水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澄碧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降水质量提高的方法及分析其在时空上的精度。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CC)对IMERG卫星降水数据在
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由于混凝土的脆性和重力坝的大体积特性,施工中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坝体不可避免会产生微裂纹,这些初始微裂纹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坝的安全系数。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及外部荷载的变化,裂纹的存在导致应力集中,可能造成坝体开裂,影响大坝的安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重力坝应力分布的因素除了自重、水压力、地震等之外,温度应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外界温度与坝体内部温度存在温差,温度梯度的存在导致裂纹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机染料废液被排放到环境中,对水体及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污染。譬如人们使用的消毒剂或微生物鉴定菌株的显色剂等,其使用后产生的含结晶紫染料废水。甘蔗渣是由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组合而成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其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可作为吸附有机染料的活性位点。因此,甘蔗渣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含结晶紫的污水处理。关于改性甘蔗渣的吸附研究较多,但对于改性甘蔗渣吸附结
河流是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地。监测是掌握、评估、预测河流水环境质量,预报河流污染的主要方法。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无线传感网络,能广泛适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河流水环境监测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实现实时、低成本、长时间、长距离的监测任务。为了解决河流监测距离长、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本课题采用了现代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