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中医学称为“面痉”、“口歪”、“口僻”“口喎”、“口眼歪斜”等不同的病名。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以局部营养神经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引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或因炎症,使面神经产生肿胀、受压,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因而出现面肌瘫痪。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与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方面,各医家看法不一,临床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采用量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结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31例,针刺组31例。针药组选取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健侧)。人中沟歪斜配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同时服用牵正散(为白附子、僵蚕、全蝎,药物采用台湾庄松荣药厂生产的科学中药),每次服用1g,每天3次,温开水送下。针刺组选穴同针药组。两组疗程相同,即: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经治疗后观察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针刺结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HB分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精神抑郁状况,提高临床疗效。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个级别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针刺组在Ⅰ级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别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组间比较P=0.856,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针刺组前后比较P=0.190,提示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药组前后比较P=0.014,提示评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SDS自评分。3.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在此方面效果相当;痊愈率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5),而在有效率方面,针刺组优于针药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HB分级,改善临床症状,相比较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结合牵正散疗效更为显著。临床疗效方面,针药组的痊愈率高于针刺组,与HB分级结果相一致。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表明,部分面瘫患者存在精神抑郁情况,平均评分则处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临界,表明患者在面瘫后的心理压力巨大,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担心治疗、后遗症等问题。通过针药结合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后各种担忧均得到缓解,与SDS评分一致。结果表明:针刺结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