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地震作用造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垮塌与黏结作用密切相关,且黏结性能的退化与普通混凝土自身的材料性能密切相关。为了避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从改善材料的性能角度出发,在混凝土中掺入混杂纤维是解决途径之一。纤维混凝土以其优越的抗拉、抗裂、抗渗、抗冲击以及耐久性等力学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单一纤维的掺入只能改善或者加强混凝土某一相的性能,而通过纤维的混杂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增强混凝土。然而,对于钢筋与单一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的研究成果已很丰富,而混杂纤维对黏结性能的作用不能完全搬用单掺纤维的理论。因此,深入开展反复荷载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黏结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复荷载下钢—聚丙烯混凝土黏结性能及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编号51278388)的资助下,借鉴前人关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形钢筋与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根据反复荷载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试验现象和黏结应力—滑移滞回曲线,揭示其黏结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在反复荷载下变形钢筋与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中心拉拔试验破坏缓慢而稳定,可分为6个阶段:弹性阶段、初始裂缝发展阶段、裂缝稳定扩展阶段、裂缝失稳扩展阶段、裂缝闭合阶段、静摩擦阶段,混杂掺入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在各个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2)基于试验结果,深入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率和聚丙烯纤维长径比对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极限黏结强度的影响。对于混杂纤维混凝土,在聚丙烯纤维体积率为0.15%、长径比为167的情况下,当钢纤维体积率从0.5%增长到1.5%、长径比从30增加到80时,极限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20.57%和14.75%,而聚丙烯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的变化对极限黏结强度没有明显影响。(3)通过试验破坏形态和混杂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实际受力情况,基于弹塑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提出了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黏结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