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辐照引起的金属/金属界面混合与相变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用重离子在室温下辐照Fe/Cu(Si/Fe(10nm)/[Cu(2.5nm)/Fe(2.5nm)]8/Cu(5nm)、Si/Fe(10nm)/[Cu(4nm)/Fe(4nm)]5(8)/Cu(4nm)、Si/[Fe(10nm)/Cu(10nm)]5)和Fe/Nb(Si/[Fe(10nm)/Nb(4nm)/Fe(4nm)/Nb(4nm)12/[Fe(4nm)/Nb(4nm)]4))金属多层膜样品,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谱、俄歇电子元素深度剖析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界面原子混合、相变现象及其与离子辐照参数之间的关系。   1.室温下用400 keV Xe离子辐照Fe/Cu(Si/Fe(10nm)/[Cu(2.5nm)/Fe(2.5nm)]8/Cu5nm)、Si/Fe(10nm)/[Cu(4nm)/Fe(4nm)]5/Cu(4nm))和Fe/Nb多层膜。结果显示:随着辐照量的增加,离子辐照引起了Fe/Cu多层膜中Fe与Cu原子的混合和Cu基fcc固溶体和Fe基bcc固溶体地出现;而在Fe/Nb多层膜中,离子辐照引起Fe与Nb原子的混合和FeNb固溶体和非晶态FeNb合金相的出现。随着样品的结构变化,样品的磁滞回线也发生了变化。   2.室温下用2 MeV Xe离子辐照Fe/Cu和Fe/Nb多层膜。结果显示:随着辐照量的增加,首先发生Fe、Cu原子的偏析和界面锐化,接着发生混合,辐照量较大时形成Cu基fcc固溶体和Fe基bcc固溶体;而在Fe/Nb多层膜中,低辐照量辐照引起多层膜的界面锐化,高辐照量辐照引起Fe与Nb原子混合和FeNb固溶体和非晶态FeNb合金相的出现。随着样品的结构变化,样品的磁滞回线也发生了变化。   3.室温下用2.03 GeV Kr离子辐照Fe/Cu和Fe/Nb多层膜。结果显示:对于Si/Fe(10nm)/[Cu(4nm)]5/Cu(4nm)多层膜,辐照量为1.0×1013ions/cm2时,发生Fe、Cu原子的偏析和界面锐化;对于Si/[Fe(10nm)/Cu(10nm)]5多层膜,随着辐照量的增加,首先发生Fe、Cu原子的偏析和界面锐化,接着发生混合;对于Fe/Nb多层膜,低辐照量辐照引起多层膜的界面锐化,高辐照量辐照引起Fe与Nb原子混合。随着样品的结构变化,多层膜样品的磁滞回线也发生了变化。   4.室温下用1.08 GeV Kr离子辐照Fe/Cu和Fe/Nb多层膜。结果显示:在Si/Fe(10nm)/[Cu(4nm)/Fe(4nm)]5/Cu(4nm)、Si[Fe(10nm)/Cu(10nm)15和Fe/Nb多层膜中,辐照引起Fe层与Cu(Nb)层混合。随着样品的结构变化,多层膜样品的磁滞回线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对重离子辐照引起多层膜界面原子混合及相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因此对重金属污染的监视极为重要。利用苔藓植物作为生物监视器来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热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离子径迹模板的制备,一维纳米材料包括半导体CdS纳米线/管和金属Cu纳米线的制备,以及纳米线/管的光学性质测量三个部分。   利用高能重离子辐照、
本实验工作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第二测量厅原子物理实验平台上完成。本工作采用能量为20-50MeV的高电荷态O5+离子去轰击Au,测量了不同能量下
微纳米材料和结构具有其区别于块体材料的光学特性。近年来,对基于微纳米材料和结构的新型光子器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应用传统的单光束Z扫描技术从理
Si(111)-√3×√3Ag表面因其低电导率以及表面自由电子的存在,常被用作生长纳米结构的衬底。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Si(111)-√3×√3 Ag表面的各种性
学位
学位
研究柱状固体分层介质中导波的传播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如重大工程中为防止山体滑坡和岩石基础破碎而大量使用的锚杆,如何采用声学方法对锚杆的锚固质量进行无损检测就是一个柱状
学位
学位
光敏剂的光漂白是光动力反应中的一个伴随过程,是指光照造成光敏剂吸收光的能力和荧光效率减弱的现象。光敏剂分子与光相互作用不但发生光敏化反应,也可与光敏化反应中生成的单
水分子受限在纳米尺度的孔道中表现出与宏观体相水(bulk water)不一样的性质,其具体微观运动规律与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例如,实验表明水分子在纳米碳管道中的流速比宏观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