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持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各类语言中都会使用多种会话策略及妥帖的语言表达。日语是基于(与听话人的人际关系)选择语言表达方式的语言(山本2004)。所以根据听话者的不同,选择使用恰当的礼貌程度的表达。敬语,待遇表现等尤为重要。在会话中,拒绝被认为是侵犯对方的面子,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为。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妨碍交流的顺畅进行,很可能给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使用“配虑表现”及相应的会话策略。前置表现正是这类表现的典型代表。此外,针对请求,邀请等的拒绝场合,由于文化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若不使用前置表现容易引起沟通上的交流障碍。特别是职场上,由于此类交流有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机会。所以为了减少此类交际障碍,顺利展开工作,针对职场拒绝行为中前置表现的中日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并非着眼于前置表现的整体研究,而仅限于考察拒绝行为中的前置表现。本研究所使用的有关前置表现的谈话资料,主要来自从电视剧台词中抽取出来的文字化资料。此外本研究主要依据B&L的礼貌理论和“配虑表现”相关的理论,从谈话层面对其展开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以实际会话用例分析对中日前置表现展开对比研究,试图明晰其异同。本研究所得结论现总结如下。(1)不受亲疏,上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中日敬避型的前置表现中,道歉表现皆以最高频率出现。(2)在同一会话中,中日双方皆出现敬避型前置与共感型前置表现并用的现象,即所谓的复合型前置表现。在复合型前置表现这一范畴内,道歉表现在中日两种语言之中皆呈现较高使用频率。此外,汉语中包含称呼的复合型前置表现的使用比率远大于日语,二者差异较为明显。(3)一次以上的拒绝行为中的前置表现的研究数据表明,日中所涉及的数次的拒绝行为会话之中,日语呈现以下倾向,即第二次拒绝会话中使用的前置表现其体察程度低于初次拒绝所使用的前置表现。而汉语则呈现与之相反的倾向,即其体察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4)从亲疏关系的角度来看,日语中在亲疏两个层面,皆呈现敬避型前置表现使用率高于共感型的倾向。而汉语的使用倾向表现为:在亲近关系层面鲜见敬避型前置表现的使用。在相对疏远的关系层面,敬避型的前置表现则呈现相当高的使用比例。复合型前置表现亦呈现出与之类似的倾向。整体来看,体现出亲疏关系是影响前置表现使用的重要因素。(5)基于上下关系的相关调查数据,中日双方皆偏向于使用敬避型前置表现。在复合型前置表现这一层面,体现出上下关系是影响其使用情况的要素之一。而日语中并未明显看出上下关系对其影响。(6)关于内外的调查结果表明,针对公司内部的人,二者虽然都偏向于使用敬避型前置表现,然而并无明显差异。针对公司外部的人,日中双方的敬避型使用比率都远大于共感型,二者差异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