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成长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不少变化,青少年各类的问题行为呈增长趋势,其危害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问题行为的发生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与个体内部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个体的童年早期经历中特别是遭受过创伤体验,可能会增加其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本研究探讨青少年童年创伤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引入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个变量,进一步分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青少年童年创伤和问题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本研究在对童年创伤、问题行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对已有研究述评的基础上,以海南省海口市青少年为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了海口市的3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752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童年创伤方面,男生的童年创伤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农村青少年的童年创伤得分显著高于城镇青少年;父母关系一般、离婚和再婚的青少年童年创伤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良好的青少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料的青少年童年创伤得分显著高于父母照料的青少年;照料者受教育水平越低的青少年其童年创伤得分越高。而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年级的青少年之间在童年创伤上无显著差异。(2)在社会支持方面,城镇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关系良好的青少年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一般、离婚和再婚的青少年;照料者受教育水平越高的青少年其社会支持得分越高。而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家庭主要照料者之间在社会支持上无显著差异。(3)在应对方式方面,城镇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比农村青少年显著积极;年级越高的青少年应对方式更加积极;父母关系良好的青少年应对方式比父母关系一般、离婚和再婚的青少年显著积极;照料者受教育水平越高的青少年其应对方式越积极。而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家庭主要照料者之间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4)在问题行为方面,父母关系一般、离婚和再婚的青少年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关系良好的青少年;照料者受教育水平越低的青少年其问题行为得分越高。而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家庭主要照料者之间在问题行为上无显著差异。(5)青少年童年创伤、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四者两两显著相关;青少年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分别作为个体外部心理资源和内部心理资源与童年创伤、问题行为均呈显著性负相关。(6)青少年童年创伤、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均存在预测作用。(7)青少年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童年创伤和问题行为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