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探究慢性压迫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神经干细胞的标志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实验方法本实验改进了前人的慢性膨胀材料压迫模型,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压迫材料,避免了植入过程中的直接损伤。于显微镜下,将大鼠胸7、8双侧椎弓根切断,取下椎板,植入一种吸水膨胀材料,随着压迫物的膨胀,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30只,对照组10只。其中对照组进行同样手术,但不植入压迫物。术后观察,如大鼠出现双下肢瘫痪症状,考虑为术中损伤所致,处死,不列入统计。术后青霉素抗炎治疗5天。手术后在第1、3、7、14、28天通过BBB评分进行行为学功能评定,取自距压迫边缘5mm段脊髓组织,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组,行病理学检查及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巢蛋白mRNA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同时测量压迫段椎管直径及缓膨胀材料侵占厚度。椎管侵占率=侵占厚度/压迫段椎管直径。实验结果本实验在建立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后进行行为学观察,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测,三者相符合。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成立。Nestin表达阳性的树状突起延伸至灰质,在灰质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神经元附近和血管周围,损伤后第一天即开始表达,伤后1周达到高峰,2周开始下降,4周时几乎无表达。模型建立后24小时已检测出巢蛋白mRNA表达,1周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结论此模型较以往模型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损伤程度可调整,脊髓损伤能表现出不同的压迫程度,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损伤3-7天以后受压处脊髓组织液化坏死,瘢痕化并逐渐出现了神经细胞数目的减少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而BBB评分和大鼠脊髓病理学改变在7天以后变化较快,提示早期减压!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标志蛋白,脊髓损伤后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在脊髓自身修复中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慢性脊髓损伤可引起巢蛋白及巢蛋白mRNA在脊髓白质、灰质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中的表达,并表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损伤后即有表达,1周达高峰,2周开始下降,因此,脊髓损伤后采取恰当的时机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有利于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此外,损伤后如果能够激活及调控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将可能大大提高脊髓损伤自我修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