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作为拥有悠久工业发展历史的地区,其工业建设在共和国建立和成长过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有草明、萧军等作家对东北工业的火热建设盛况与东北产业工人积极奋进的劳动热情给予过描绘与赞颂,尽管这些作品因过于迎合特定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呈现出某种概念化弊端,但是建国初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热潮的出现无疑反映了当时国家对东北工业的看重,同时也为日后东北工业小说的书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时间跨步走进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行均使得“知识”、“信息”、“科技”等日益成为中国寻求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核心支点,在此背景下东北原有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则因与新世纪的科学工业发展理念格格不入而急需加以淘汰,其结果便是使得东北工业不得不在困境中艰难求索以寻新路。值得庆幸的是,在东北工业遭遇困窘的情境下,东北工业小说的创作却并没有因此而沉寂,反而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的工业小说作品。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以新世纪以来东北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东北大厂工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境遇与全新选择作为关注重心,以此来反映东北工业的现实境况及未来发展路径。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为促进东北工业再度振兴的软实力,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均不可小觑,也正是由于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具有此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本论文即以助力其更加完善为出发点对此类小说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发生语境,该部分主要从新世纪以来东北区域的经济现状、政治生态、思想文化氛围三个侧面对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形成背景加以分析,借此来揭示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对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形成自身独特风貌的影响。本文认为新世纪东北经济发展态势为依托工业于“下行趋势”中求取过往“辉煌”的复现,这一时期东北“资源消耗型”工业优势丧失引发东北经济大幅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探究在逆境中再度振兴的策略便成为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同时新世纪东北工业在国家政策优惠支持下出现的崭新工业发展模式与工人再创业精神,则成为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讴歌的对象。而就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而言,其渊源流长的工业书写历史与该区域长期存在的弱商、保守文化心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呈现风貌。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身份和文学观念,首先就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主体身份而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者多为“工人身份”,他们作为东北工业“由盛转衰”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其自身对东北工业的了解程度和振兴渴望较之于新世纪同类作家要更加强烈,因此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这一独特身份使得他们纷纷以东北工业问题与矛盾作为创作中心。其次,新世东北工业小说作家普遍持有的是文本意义即体验式“对话”文学观念,这便促使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在写作时自觉关注与东北工人群体密切相关的工业景观及工人自身生存样态,以此激荡起读者深切的同感体验。最后,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创作视角为“工人弟兄的代言者”,这种深入其中的平民化写作立场促使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能够全景性的反映新世纪工人们真实丰富的生存景象。论文第三部分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在新世纪东北工业独特语境与作家身份的双重影响下,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形成批判与讴歌两种类型。一方面,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对“科层制”和“工具理性”的利弊进行了深刻审视,即肯定了工业理性对促进东北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深入反思了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还有意赞扬了薪火相传的东北工业精神,作家们对“鞍钢宪法”中蕴含的民主管理观念与“大庆精神”中自主意识的挖掘对于塑造新世纪东北工业之魂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论文第四部分全面论述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该部分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工人、工程师、领导者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细致描述了每一类人物形象的特质及形成该性格的背后原因。第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的工人形象打破了之前工业题材小说中单一的面相而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丰富性,即探索开拓型、坚守型、享乐型、颓败型工人形象并具。第二,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工程师形象的“知识生产力”价值突显,这与新世纪东北工业结构升级对具有高层次文化结构的人才需求增加有密切关联。第三,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领导者的“双重面相”反映出新世纪东北社会变革中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以及价值观重构过程中的个体抉择。第四,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双性共体”与“性资本化”反映出该时期东北女工自我意识的更迭。论文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审美艺术风貌及其价值意义。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在审美艺术品格上呈现出一定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并且较之于前期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而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叙事技巧也更加丰富。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上的深刻性、现实性与审美上的完善性,使得其在促进东北工业发展和东北工业文学繁荣方面发挥着杰出价值,但是其间较为概念化的政策图解和因迎合商业化而出现的情节套用也是未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应加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