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造血系统在胚胎发生、器官形成、机体防御以及组织修复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脊椎动物的造血大致分为原始造血和定向造血两个阶段,其典型特点是腹侧中胚层的多功能干细胞,经一系列诱导、增殖和分化之后,发育成成熟的各血细胞谱系。髓系造血是整个造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髓系细胞主要分为多核细胞系和单核细胞系两大类,多核吞噬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组成,在病原体入侵和组织损害时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由循环中的巨噬细胞、枝状细胞、和组织定居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脑中的小胶质细胞,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组成,不仅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参与器官形成和组织修复。髓系细胞的起源、增殖、迁徙和分化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严格调控,癌症发生、免疫失调和神经功能紊乱与髓系细胞发育失调关系密切,所以对造血过程各阶段调控机制的明确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造血系统的发育大多在胚胎时期完成,传统模式生物小鼠的胚胎子宫内发育给早期造血阶段的研究带来不便。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可成为研究造血系统发育的最佳模式生物,首先作为脊椎动物,它与人类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调节造血系统的分子通路是相当保守的;其次它的胚胎体外发育且透明,便于进行试验研究。   斑马鱼的造血过程与哺乳动物极为相似,在原始造血阶段,髓系前体细胞起源于前侧中胚层(ALM)的喙周血岛(RBI),在3-5个体节时在RBI区域可检测到髓系特异性转录因子pu.l的表达,在11-15个体节时,巨噬细胞前体细胞向头部正中线迁徙,在眼睛和心周形成局部聚集的细胞团块,继而逆向运动,横向迁徙,分散成单个细胞穿过卵黄囊,最终通过居维叶氏管(胚胎期开口于心耳的两个短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受精后26小时(26hpf)后可检测到功能性巨噬细胞;斑马鱼的粒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主要来自于中央细胞团块(ICM)靠尾部的区域,RBI区域也可形成,受精后48小时(48hpf)在血液循环系统和疏松结缔组织均可检测到功能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原始红系与髓系分化平行,产生于ICM区域。定向造血与26-48hpf开始于背主动脉腹侧壁(VDA),相当于哺乳动物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域,受精后3天(3dpf)尾部造血组织(CHT)成为过渡性造血器官,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胎肝,最终于5dpf在肾脏建立永久造血器官,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骨髓。定向造血阶段主要产生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熟为各血细胞谱系。   再者,斑马鱼还具有体积小,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化学诱变大规模正向遗传学筛选,可分离突变基因组,找到造血系统功能单一的基因缺陷突变体。本研究采用经典的N-乙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化学诱变,收集F3代胚胎,进行中性红和苏丹黑B细胞化学染色,可筛选髓系细胞异常的突变体,通过对已得突变体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了解原始造血阶段髓系细胞的起源、增殖、迁徙、分化的具体过程以及调控机制。   本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N-乙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化学诱变及正向遗传学筛选;第二部分斑马鱼原始造血巨噬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第三部分斑马鱼原始造血中性粒细胞突变体1038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   第一部分ENU化学诱变及正向遗传学筛选   1.目的:   利用化学诱变剂ENU饱和诱变AB野生型斑马鱼基因组,然后对突变基因组进行正向遗传学筛选,筛选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   2.方法   利用化学诱变剂ENU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和苏丹黑B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   3.结果   成功筛选1800个F2家族,2952个突变基因组,发现中性红染色信号异常突变体10个,苏丹黑B染色信号异常突变体26个,两者均异常的突变体2个。   4结论   ENU化学诱变试验设计合理,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易行的筛选方法。   第二部分斑马鱼原始造血巨噬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   1.目的   对斑马鱼原始造血巨噬细胞突变体1276进行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   2.方法   采用中性红和苏丹黑B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髓系细胞进行功能学评估,通过检测不同谱系血细胞标记基因(apoe、l-plastin、lyc、βel、ragl、c-myb)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来界定巨噬细胞在来源、增殖、迁徙、组织定居哪一过程存在异常。   3.结果   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中性红染色全身信号缺失,小胶质细胞标记基因apoe表达缺失,巨噬细胞标记基因l-plastin,头部表达减少,背主动脉壁腹侧(VDA)区域表达正常,粒细胞、红细胞均未见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巨噬细胞仍存在异常,但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常。   4.结论   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巨噬细胞存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发育及迁徙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这一性状并未得到代偿。   第三部分斑马鱼原始造血中性粒细胞突变体1038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   1.目的   对斑马鱼原始造血中性粒细胞突变体1038进行表型鉴定和性状分析   2.方法   采用苏丹黑B和中性红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髓系细胞进行功能学评估,通过检测不同谱系血细胞标记基因(mpo、lyc、βel、ragl、c-myb)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的表达水平,来界定中性粒细胞在来源、增殖、迁徙、功能成熟哪一过程存在异常。   3.结果   突变体1038在原始造血阶段和永久造血阶段,苏丹黑B染色都是全身未见信号阳性细胞,2 dpf和5 dpf的中性粒细胞标记基因mpo的表达均明显减少,而另一个中性粒细胞标记基因lyc表达正常且中性红染色可见阳性细胞,其他细胞谱系也未见明显异常。   4.结论   突变体1038在原始造血阶段和永久造血阶段,髓系的来源正常,且髓系前体细胞可成功分化形成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但中性粒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初步证实mpo上游调控通路存在异常,不能发育成功能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其他文献
二氧化锡作为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导电、抗腐蚀、热稳定性高等诸多优良特性,锑的掺杂能够大幅度降低其电阻率,并提高其透光率,因而掺锑氧化锡纳米颗粒及其分散体被
从生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农药的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到呋喃丹降解菌C3和F3,西维因降解菌X1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比较,将C3和F3初步鉴
精馏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技术,精馏单元的能耗在整个过程工业的能耗上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的精馏塔及其精馏序列已不适应当前过程集成、设备集成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简单塔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上升,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给燃料电池普及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机会,因为它有产物无污染,可低温操作等优点。催化剂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反应的顺利进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含贵金属铂的催化剂一直都是人们追逐的主要对象。可是因为铂昂贵的价格,催化剂较短的寿命却使燃料电池事业停滞不前。因此,对降低铂用量,增加催化剂寿命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有利于燃料电池的跨越
本论文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LBT-3.6进行了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滤纸酶活力提高了202.7%的突变株WB-2。同时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佳条件为:麸皮50g/L,(NH_4)_3PO_4 0.4%,蛋白胨0.1%,NaCl 0.4%,Tween800.2%,接种量3%(V/V),pH8.0,30℃培养48h,滤纸酶活力达到12.35U/mL。还研究了红、黄、蓝、绿和
该文对生物质吸附剂气相选择性吸附脱水制取无水乙醇工艺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小试规模的固定床恒温吸附塔,塔内径为25mm,有效装填高度为90cm,进料为乙醇浓度为93.4﹪wt的乙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为害油菜根部。因为抗性资源的匮乏和防治难度大,已成为影响油菜的主要病害。本试验通
二穗短柄草具有植株小,生长条件简单,基因组小,基因组序列已知,存在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等生态型,遗传转化容易等特性,亲缘关系上和禾本科植物尤其是麦类植物接近,是新兴
近来,荧光纳米探针的研究已受到全世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己被广泛被用于生化分析研究,如荧光成像,生物分子检测,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等,此类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本论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构筑了多功能荧光纳米探针,将其分别用于基因输运的荧光示踪及环境中硝基苯类爆炸物的荧光分析检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癌症的基因治疗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其负载、安全输运尤其是输运的实时示踪仍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5′-三磷酸胞苷(5′-CTP)作为核苷类衍生物在体内参与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鞘磷脂等)的生物合成过程。在医药和精细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尤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内目前能进行三磷酸胞苷生产的公司很少,且产品纯度不高,产量较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三磷酸胞苷,不能满足各行业对核苷酸的需求。原料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核苷酸在我国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