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些养殖海域已经受到Cu、Pb、Zn、Cd等重金属的污染。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具生物累积作用,能从水体中将浓度很低的重金属离子在短期内累积于体内,除对自身产生危害作用外,其累积于体内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课题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进行了近江牡蛎对Cu、Pb、Zn和Cd四种重金属的累积和排出实验并采用体内染毒的方法研究了这四种重金属对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旨在找出Cu、Pb、Zn、Cd等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累积规律和有利于它们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条件,及进一步探讨将近江牡蛎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受到不同重金属污染的养殖海区选择适宜的牡蛎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累积和排出实验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对养殖水体中Cu、Pb、Zn和Cd这四种重金属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暴露时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从总体来看,升高盐度以及投喂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Microalgae,Chlorella sp.)的混合藻体饵料将有助于近江牡蛎体内Cu、Pb、Zn和Cd这四种重金属的排出。 体内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Cu、Pb、Zn和Cd四种重金属暴露对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组织SOD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Pb和Zn诱导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组织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均为抛物线型;Cu和Cd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诱导曲线不呈抛物线型,而对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的剂量—效应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0.1mg/L)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中(0.5mg/L)、高(1.5mg/L)浓度Cd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诱导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低、中浓度Cd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均表现为显著诱导,高浓度Cd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四种重金属对近江牡蛎的毒性强弱顺序为Cd>Cu>Pb>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