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监测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血清中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水平变化,探讨PTX-3对PQ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2.进一步证实炎性反应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重要作用;3.为治疗百草枯中毒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的5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按照统一方案治疗。以住院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58名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照服药剂量分为轻型、中重型和暴发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第l、2、3天检测患者晨空腹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正五聚蛋白3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①存活组与死亡组相对应时间点WBC、CRP、PTX-3水平变化②不同服药剂量组之间WBC、CRP、PTX-3水平变化;③ROC曲线分析WBC、CRP、PTX-3对百草枯中毒死亡预测的风险。结果: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三个炎症指标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变化:病情越重,炎性反应越强烈,炎症指标浓度越高。①死亡组外周血WBC计数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2天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死亡组外周血WBC虽然高于生存组,但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死亡组CRP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各时间点死亡组PTX-3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三种炎症指标水平随着中毒剂量增加而增加。①轻型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入院时WBC均值尚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第1、2、3天WBC水平高于正常;中重型、暴发型患者WBC计数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2、3天均高于正常;三组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发现:入院时、治疗后第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3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型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3天CRP浓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第2天CRP水平高于正常;中重型、暴发型CRP浓度均值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人CRP水平;入院时、治疗后第1、2、3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轻型、中重型、暴发型各时间点PTX-3均值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中PTX-3的水平;三组之间比较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对WBC、CRP、PTX-3进行预测百草枯患者死亡率的ROC曲线分析:WBC在治疗后第1天、CRP在治疗后第1、2、3天、PTX-3在治疗后第1、2、3天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诊断参考线下面积(P均<0.05)。三个指标在治疗后第1天均有良好的预测性,此时WBC、CRP、PTX-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701、0.728。根据ROC曲线确定三个指标的评价参数:外周血WBC的截断值≥14.42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4、0.728,Youden指数为0.362;CRP的截断值≥17.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5、0.707,Youden指数为0.392;PTX-3的截断值≥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7、0.761,Youden指数为0.438。结论:1.炎性反应参与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生、发展全过程,百草枯中毒后体内炎症指标随着炎性反应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变化;2.WBC、CRP、PTX-3水平能够反映体内炎性反应水平,尤其是早期(24小时-48小时)水平可以评价患者预后;3.相比常用的评价百草枯中毒预后的中毒剂量、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液净化时间,监测炎症指标WBC、CRP、PTX-3水平排除了主观因素,有较好的预测性;4.与WBC和CRP相比,PTX-3水平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