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是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富有心理学意义的学术概念,其研究具有丰厚的、坚实的心理学理论背景。它是交往个体之间物质和精神的相互交换(或交流)、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的过程;它表现出人心灵上的平等、共享、竞争、合作、冲突、理解、包容等等千姿百态的丰满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它最终使“每个人在社会中成长,为完成个人人格的‘同一性’即社会化发挥重要作用”。教育活动中的交往更是教育个体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碰撞,是教育个体间有关知识信息、成长活动的交流、互动过程,它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等一切需要心理活动参与并促使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所以,交往是教育的一种美妙方式,是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但现实的交往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交往的需要是有限的,交往中存在着种种压力、心理障碍以及诸多残酷的不良惯习,因此交往在教育实践中不一定会产生如哲学所倡扬的“满足精神需要、心灵的悟对、情感的交融、民主、平等、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等等”的教育实效。那么,我们从心理学层面用交往的观点来审视和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时,应保持交往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理性地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