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大肠癌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大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虽然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较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良善,预后好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60%。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正确地进行分期并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为探讨各临床病理因素尤其是淋巴结检出数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分析了1997~199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大肠癌行手术切除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总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60.2%,中位生存时间为66.2月。其中结肠癌术后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1%、62.5%,直肠癌分别为61.7%和59.3%。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检出数均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73例Dukes B及C期大肠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为13.71±9.38,其中最多者检出43枚,最少者检出0枚。淋巴结检出较少(0~10枚)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仅为60.4%,而淋巴结检出较多(多于10枚)的Dukes B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7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但淋巴结检出数对Dukes C期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影响。这提示淋巴结检出较少可能使部分Dukes C期患者因阳性淋巴结漏诊而被误诊为Dukes B期。肿瘤部位、大小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的主要因素,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为17.51±12.79,显著多于直肠癌患者的11.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