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作为世界交通技术革新的产物,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方式,加速了区域资源与技术的流动。研究这种时间优势是否带来匹配的社会经济价值,对高速铁路的效率评价有重要的意义。可达性作为衡量交通网络结构与分布的一种重要指标,能够从时间、空间、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收益,是评价高速铁路的时间优势对沿线城市发展影响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评价高速铁路的时间优势对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几种可达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选择平均旅行时间、加权平均时间作为投入指标,日可达性和经济潜力作为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从产出最大化的角度,计算京沪高铁对沿线站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效率值,并将该效率值作为城市的可达性综合评价分数,比较高铁建设前后的城市可达性变化。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文献综述。介绍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本文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分析和梳理,界定研究范围。第二部分是城市可达性指标的选择与计算。针对不同的可达性指标,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解释计算模型和经济意义。第三部分是建立高速铁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DEA模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以及决策单元,计算效率值。第四部分是以京沪高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京沪高铁沿线的18个城市,计算在2008年(高铁建成前)和2012年(高铁通车后)的效率值,并就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的运行时间优势对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有深远影响。京沪高铁的建设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阻隔,从整体上带动了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的提高。但是,京沪高铁的建成并没有弥补区域间的可达性差异。城市的可达性受自身经济实力和邻近城市经济实力的影响,经济基础较强的地区对人才和资本流入的吸引力更大,可达性更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次发达城市的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