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麻黄—附子和麻黄—桂枝的药效学配伍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是针对主治证候及所采用的相应治法,根据药物的功效及药性特点,选择性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进行配对应用。对药对配伍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药对配伍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内涵,既能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更有效地运用已有的药对,亦有利于针对疾病谱的变化、病证的发展而创制新药对。而随着药对的作用机理与物质基础更加明确,在新药研究中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配伍已越来越多,药对配伍的普遍规律同样可以指导新的配伍形式,对中药新产品制剂处方研创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常用于配伍的研究方法有析因分析法、正交分析法、均匀设计法、正交t值法、聚类分析法、Logistic模型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中药配伍应用的机理。药物相互作用法是药理学在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广泛采取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等效线图法(The classical isobologram approach)、改良的等效线图法、中效法(The median-effect method)、效应面法(The universal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方差分析法(ANOVA)、Q值法等。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是经过严谨的数学论证,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完备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够给出在整个剂量范围内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将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引入中药药对配伍机理研究,能客观评价药对配伍是否产生药理效应的协同和拮抗,有利于在药效学层面揭示药对的配伍内涵。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81030066)的部分研究工作,以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麻黄-附子和麻黄-桂枝药对的配伍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和麻黄-桂枝药对药效学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探讨其配伍机理。实验方法1.试验药物麻黄购自广州市致信药业有限公司,产地:吉林,批号:20101002;黑顺片购自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公司,批号:101002;吲哚美辛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112;桂枝购自广东省药材公司,产地:广西,批号:20101201;阿司匹林,舒泰神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701;安乃近,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10115: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0105。2.动物昆明种小鼠,SPF级,18-22g;SD大鼠,SPF级,160-200g,雄性;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粤2006-0015。3.观察指标3.1麻黄-附子药对药效学实验3.1.1麻黄-附子药对不同配伍组急性毒性实验3.1.2麻黄-附子药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3.1.3麻黄-附子药对对辐射热致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3.1.4麻黄-附子药对相互作用实验3.2麻黄-桂枝药对药效学实验3.2.1麻黄-桂枝药对不同配伍组急性毒性实验3.2.2麻黄-桂枝药对对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影响3.3.3麻黄-桂枝药对相互作用实验3.3乌头碱和麻黄碱配伍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法,不齐时用Dunnett’s T3。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麻黄-附子药对药效学实验1.1麻黄-附子药对不同配伍组急性毒性实验麻黄-附子1:0.5配伍组LD50为119.1479g/kg,麻黄-附子1:1配伍组LD50为117.4859g/kg,麻黄-附子1:2配伍组LD50为115.6288g/kg,麻黄组LD50为136.3061g/kg,附子组LD50为124.4897g/kg,见表2-1。利用中效法处理麻黄-附子药对配伍组急性毒性结果,运用软件Calcusyn处理数据。麻黄-附子1:0.5配伍组小剂量拮抗,大剂量有相加的趋势;麻黄-附子1:1配伍组小剂量有相加的趋势,大剂量拮抗;麻黄-附子1:2配伍组明显拮抗,在相同效应时,CI大小的顺序为: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麻黄与附子三个配伍组的拮抗的强弱大小为: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随着附子用量的增加,麻黄与附子配伍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1.2麻黄-附子药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各组小鼠的扭体潜伏期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6.349,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经One-way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6.282,P=0.000),也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对于扭体潜伏期,吲哚美辛组、附子2组、麻黄-附子1:1配伍的高、中剂量及麻黄-附子1:0.5配伍组、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黄组、附子0.5组、附子1组、麻黄-附子1:1配伍低剂量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扭体次数,吲哚美辛组、麻黄组、附子1组、附子2组、麻黄-附子1:1配伍高剂量组、麻黄-附子1:1配伍中剂量组、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及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麻黄-附子1:1配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和麻黄-附子1:2配伍组三个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配伍组与全方组两两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除了麻黄-附子1:1配伍低剂量组,其他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小鼠扭体次数。1.3麻黄-附子药对对辐射热致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各组小鼠的甩尾时间经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7.294,P=0.000),需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吲哚美辛组、麻黄组、附子0.5组、附子1组、附子2组、麻黄-附子1:1配伍高、中剂量组、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及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黄-附子1:1配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和麻黄-附子1:2配伍组三个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个配伍组与全方组两两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除了麻黄-附子1:1配伍低剂量组,其他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甩尾时间。1.4麻黄-附子药对相互作用实验麻黄-附子药对配伍相互作用分析采用中效法,运用软件Calcusyn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前面药效实验结果,利用麻黄-附子1:1配伍组继续研究麻黄与附子配伍的相互关系。选定麻黄、附子及麻黄-附子1:1配伍组的不同剂量进行实验。由Calcusyn软件处理得出,在镇痛效应小于80%时,CI<1,麻黄与附子配伍在镇痛效应上有协同的作用。2麻黄-桂枝药对药效学实验2.1麻黄-桂枝药对不同配伍组急性毒性实验麻黄-桂枝1:0.5配伍组LD5o为138.1220g/kg,麻黄-桂枝1:1配伍组LD5o为233.2471g/kg,麻黄-桂枝1:2配伍组LD5o为218.5646g/kg,麻黄组LD5o为139.3681g/kg,桂枝组LD5o为236.6691g/kg,见表3-1。桂枝用量的增加,提高了LD50,上抬了95%可信区间。利用中效法处理麻黄-桂枝药对配伍组急性毒性结果,运用软件Calcusyn处理数据。见图1,由图可知CI>1,故麻黄与桂枝三个配伍组均具有拮抗作用,在相同效应时,CI大小的顺序为:麻黄-桂枝1:0.5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麻黄与桂枝三个配伍组的拮抗的强弱大小为:麻黄-桂枝1:0.5配伍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随着桂枝用量的增加,麻黄与桂枝配伍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2.2麻黄-桂枝药对对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影响各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升高值采用重复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间点和组别之间有交互效应(F=5.264,P=0.000);组别之间有主效应(F=7.333,P=0.000);各时间点之间有主效应(F=69.925,P=0.000),需进行两两比较。各时间点采用one-way ANOVA,各组之间采用的是共有时间点主效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采用one-way ANOVA分析,大鼠在给药后1h各组间无显著差异(F=1.849,P=0.052)。大鼠在给药后2h,各组间有显著差异(F=6.441,P=0.000)。与模型组比较,安乃近组、阿司匹林组、桂枝1组、桂枝2组、麻黄-桂枝1:1配伍高剂量组、麻黄-桂枝1:1配伍中剂量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及麻黄汤全方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黄组、桂枝0.5组、麻黄-桂枝1:1配伍低剂量组、麻黄-桂枝1:0.5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桂枝1:0.5配伍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及麻黄汤全方组,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在给药后3h,各组间有显著差异(F=12.211,P=0.000)。所有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桂枝1:0.5配伍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及麻黄汤全方组,经两两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麻黄-桂枝药对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2.3麻黄-桂枝药对相互作用实验麻黄-桂枝药对配伍相互作用分析采用中效法,运用软件Calcusyn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前面药效实验结果,利用麻黄-桂枝1:1配伍组继续研究麻黄与桂枝配伍的相互关系。选定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1:1配伍组的不同剂量进行实验。经Calcusyn软件处理得到判断药物相互作用关系的CI值,CI<1,故麻黄与桂枝配伍在解热效应上有协同的作用。3乌头碱和麻黄碱配伍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增加;同一浓度下,随着乌头碱作用时间的延长,胚胎的心脏毒性越大。且麻黄碱和乌头碱配伍时,随着麻黄碱浓度的增加,胚胎心脏毒性增加。结论1.利用Calcusyn软件处理麻黄与附子配伍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得,麻黄与附子配伍的急性毒性主要为拮抗作用,在相同效应时,麻黄与附子三个配伍组的拮抗的强弱大小为: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随着附子用量的增加,麻黄与附子配伍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2.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和辐射热甩尾实验证明麻黄-附子药对有镇痛作用。麻黄-附子1:0.5配伍组、麻黄-附子1:1配伍组、麻黄-附子1:2配伍组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全方组,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由Calcusyn软件处理判断麻黄与附子配伍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镇痛效应大于80%时, CI<1,麻黄与附子配伍在镇痛效应上有协同的作用。4.利用Calcusyn软件处理麻黄与桂枝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麻黄与桂枝配伍的急性毒性为拮抗作用,在相同效应时,麻黄与桂枝三个配伍组的拮抗的强弱大小为:麻黄-桂枝1:0.5配伍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随着桂枝用量的增加,麻黄与桂枝配伍急性毒性的拮抗作用明显增强。5.通过干酵母造成大鼠发热模型,麻黄-桂枝药对对皮下注射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具有解热作用。麻黄-桂枝1:0.5配伍组、麻黄-桂枝1:1配伍组、麻黄-桂枝1:2配伍组及麻黄汤全方组,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经Calcusyn软件处理判断麻黄和桂枝配伍解热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CI<1,麻黄与桂枝配伍有在解热效应上有协同的作用。7.乌头碱对斑马鱼胚胎有心脏毒性作用;麻黄碱和乌头碱配伍时,随着麻黄碱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增加。
其他文献
政府决策过程是制定和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决策朝着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多
我国现行的寿险营销员管理模式是1992年由美国友邦公司从台湾地区引进的,这种营销模式在引入我国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寿险公司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之一。但是近年来,
<正>坚持廉洁为贵,用严以律己的干部,真正将品行高、党性强、作风好的干部选拔使用起来,是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的需要,也是纯洁干部队伍,弘扬新风,匡扶正气的需要,更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确诊的先后顺序,将9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健康教育,干
<正>变了。唐代诗人李白终老之地的大青山脚下,有510户人家的太白老街,在一个月内改造成独具徽派风格的风情小镇。美了。宋代词人李之仪笔下的姑溪河畔,"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
<正>10月底的墨玉大地,胡杨披金,红枣飘香。位于和田地区墨玉县境内的十四师四十七团,与周边6乡3镇20多个村穿插接壤,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占到53%。今年3月,兵团党委组织部"访惠
就现代学校教学活动而言,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对于教材的质量必须
<正>四环素族抗生素主要在人体心、肝、肾、肌肉、骨骼中积蓄,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食品会导致人体患四环素牙,肌肉酸痛,肝、肾损害及影响人体骨骼的生长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渐渐地改变了银行的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模式,网络银行营销逐渐成为银行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发展网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来手术切除的92例原发性肝癌(PL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Ch 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