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制电流阴极保护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保护方法使用日益普遍,尤其是与防护涂层的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管道的工作寿命,节约建设成本。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原理本身并不复杂,但涉及到工程实际应用时,处理的手段还是以简单的经验性计算辅以反复的尝试性调整为主。有时候在不清楚环境具体作用以及时变性条件的变化趋势时,简单设计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准确适用;如果安全系数取得过大,又会带来不必要的过度投资,同时保护效果也不尽理想。为使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更为优异,有必要从环境中造成腐蚀与对保护效果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入手,对它们进行区分性研究,从而得到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以及达到这种最佳状态,所应该采取的措施。从上面的思考出发,在对埋地管道腐蚀机理及其所处环境的作用进行研究对比后,本文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杂散电流对保护系统的影响作用分析上。同时,从我国普遍采用的恒电位仪工作特性出发,提出将真正进入管道表面的一部分介质环境中杂散电流区分对待,将它们考虑为从外部一个假想电源发出,通过土壤与涂层,以一定的分布形式最终到达管道表面抵消或者充当保护电流。这相当于对管道在原有的实际保护系统基础上新增一个外来的等价电流源。新增虚拟电流源以后,由这个新增的电流源输出的等价作用电流将对原系统平衡产生影响。为使管道表面电位仍然恒定在原分布范围内,原阴极保护电源输出参数指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参数调整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中,本文首先根据稳流电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从管道的高度轴对称性和半无限域分布型问题解决出发运用边界元法最终得到求解管道表面电位分布的基础数学模型。对已有基础模型考虑进干扰电流对系统的具体作用,得到保持被保护管道表面电位恒定不变条件下,达到保护效果共需用的电流与由阴极保护系统内电源实际输出电流的关系式。由这个关系式出发,最终得到不同干扰电流作用下阴极保护站的输出,对比未考虑干扰电流作用的设计输出与存在干扰电流作用影响下的实际输出,最终得到一个干扰电流作用下的阴极保护输出参数调整趋势,实现输出参数的调整基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