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代谢物,观察健脾方药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寻找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探讨参苓白术散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组和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生理盐水,非诺贝特组(18mg/kg)、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1.8g/kg)、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3.6g/kg)、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7.2g/kg)给相应药物。喂养方式:除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之外,其余组均高脂饲料喂养。灌胃后第8周、12周末取材,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各组大鼠肝脏中内源性小分子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O PLS-DA)等方法对代谢物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鉴定代谢标记物,通过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等方法从KEGG数据库中筛选找到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强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正常组大鼠肝体指数逐步增长,模型组肝体指数增加最多,各药物组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肝脏病理结果提示: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的肝索排列及肝小叶结构无明显异常,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脂肪颗粒沉积数量明显减少。血清生化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TC、TG、LDL-C、ALT、AST、TBIL均高于正常组,模型组HDL-C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非诺贝特组、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的TC、TG、LDL-C、ALT、AST、TBIL均低于模型组,非诺贝特组、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的HDL-C高于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代谢组学结果:检测出种肝脏代谢物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肝组织中有26个差异代谢物;参苓白术散组与模型组对比有32个差异代谢物。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主要差异代谢物可分为以下几类:有机酸、氨基酸、脂质、核苷酸、胺类;参苓白术散组与模型组对比主要有:有机酸、核苷酸、氨基酸、脂质、糖类、嘌呤类、维生素类。以上差异代谢物经过数据库对比、代谢通路分析和文献查找,发现其中差异倍数较明显的代谢物有:丙酮酸、L-棕榈酰、去甾醇、麦芽三糖、水苏糖、精氨酸琥珀酸。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丙酮酸、L-棕榈酰、去甾醇含量上调;参苓白术散组与模型组对比:丙酮酸、L-棕榈酰、去甾醇含量下调。以上差异代谢物有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和治疗推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与以下3条代谢通路相关性较强:甘油磷脂代谢,磷酸戊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这些通路与脂质的运输和代谢转化有着密切关系。【结论】1.成功复制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2.参苓白术散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细胞脂质沉积、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起到治疗作用。3.参苓白术散可通过影响糖类、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增强机体对脂质的运输和代谢转化,促进中医之脾对精微物质的运化,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起到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