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克唑替尼稳态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筛选与克唑替尼耐药的lncRNA。方法:1、制定纳入标准选择适合的患者入组本研究,根据RECICT 1.1标准对患者进行克唑替尼疗效评价,服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按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版)进行评价并分级。疗效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作图和Log-rank检验。分析克唑替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建立用于患者体内克唑替尼血药浓度测定的HPLC-MS/MS方法,并测定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患者采样时间前后一个月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按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版)进行评价并分级。根据测得的中位Css将稳态血药浓度值大于中位Css的划为Css较高组,小于则为Css较低组,分析稳态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3、采用ENU诱导和浓度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方法诱导建立H3122耐药细胞株。通过lncRNA芯片技术检测H3122亲本细胞以及耐药细胞中lncRNA的表达找寻差异表达lncRNA,根据差异倍数以及数据库查询等挑选目标lncRNA并做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可能与克唑替尼耐药相关的lncRNA。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NSCLC患者32例,其中25例经基因检测为ALK阳性,4例为c-MET基因扩增(其中1例与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阳性共存),2例为ROS1阳性,另1例患者未行任何基因检测。男性21例,女性11例,全组中位年龄49岁,客观有效率为71.0%,疾病控制率为93.6%,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生存分析表明治疗前基线是否存在胸膜转移的患者PFS存在差异(9 VS 3个月,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ALT/AST升高、腹泻、视觉异常、食欲减退、便秘、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且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的轻度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2、成功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克唑替尼的质量浓度的HPLC-MS/MS的方法。克唑替尼的回归方程为y=3.91×10-3x+1×10-3(r=0.9994),在51000 n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浓度为5 ng·m L-1。血样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95%,且稳定性均较好。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适用于克唑替尼血药浓度测定。8例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中位Css为352.65 ng·m L-1,根据中位Css将8例患者划分成Css较高组(n=4)和Css较低组(n=4)。本研究中出现的2例3级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均发生在Css较高组,而Css较低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均为1-2级,且在不良事件发生总数上Css较高组也多于Css较低组;3、经过3个月的诱导培养,H3122/CR细胞株可以耐受1200 nmol·L-1的克唑替尼,经测定IC50值为1672 nmol·L-1,而H3122亲本细胞的IC50值仅为为309nmol·L-1,耐药指数约为5.41。通过lncRNA芯片的检测和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验证初步筛选出8个可能与克唑替尼耐药相关的lncRNA,其中4个为上调基因(ENST00000414416.2、ENST00000512067.1、TCONS00005147、TCONS00015171)、4个为下调基因(ENST00000426615.2、ENST00000562613.1、ENST00000566951.1、ENST00000568189.1)。结论:本研究确证了克唑替尼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治疗ALK阳性/c-MET基因扩增/ROS1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提高ORR和DCR,延长患者PFS,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稳态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稳态血药浓度水平较高可能是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对于克唑替尼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耐药现象,本研究初步筛选了8个可能与克唑替尼耐药相关的lncRNA,为后续功能学和机制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