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病,是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波动性的头痛。发作时伴有众多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半侧面部和肢体麻木等先兆表现,历时数分钟或半小时。此类有先兆反应的血管性头痛不在本研究范围)西医认为病因复杂,发病与纵多因素相关大部分机理未明,治疗手段各种各样,但血管性头痛呈反复性发作、疼痛程度较剧烈、西医治疗远期效果较差,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中医认为本病为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而发为头痛,以“不通则痛”为病,治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而特定穴郄穴主痛证、血证。针刺郄穴可以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而头痛缓解,能够实现治标与治本,辨病与辨证的统一。本课题通过对临床上60例病人,分别采用电针及西药西比灵治疗,两组各30例。主要通过对治疗前后根据疼痛指数,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分值的变化进行观察,为电针郄穴治疗本病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文献研究 通过对祖国医学有关头痛的研究现状及现代医学对血管性头痛的研究现状综述,认识到本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风、火、痰、虚、瘀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脉络闭阻,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其基本病机。辨证分型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床相关报道疗效显著。目前针灸治疗该病以局部选穴为主,本课题采用特定穴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证明郄穴的特点:主治痛证、血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有言:“诸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治疗则“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为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电针组及西比灵组对血管性头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服务;通过电针郄穴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的疗效评价,以期证明郄穴主治痛证、血证的特点。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的研究,随机选择符合要求的病例各60例,分为电针组和西比灵组两组,从发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观察针灸和西医治疗本病后的头痛发作头痛指数变化,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分值的变化,进行即时观察及疗程前后观察。对所有的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Ridit、x~2及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中治疗前所有病人均有头痛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伴随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疼痛指数变化,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者疼痛指数评分分值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