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子》一书因其驳杂难识,故时至今日,学界仍存许多研究难点与不足。伴随近代以来先秦诸子学的复兴,广大士人和新型知识分子们对管子的研究热情也日渐升温。然遍观学界研究现状,清末民初的管子研究仍显薄弱。故本文在概述清末民初管子研究大貌的基础之上,择取梁启超为个案,对其有关《管子》研究作品的著者问题进行考证,就其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逐一梳理,同时分析其管子研究的动机及作品的时代与学术意义,以期展现近代管子研究中学术与时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探讨。第一部分是对清末民初管子研究状况的作概括论述。第二、三部分则以梁启超为个案,就其前期的管子研究作一细致地梳理,通过考证1903年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管子传》的作者归属问题及剖析梁后来的几部学术史及法治史作品,以揭示梁启超早期将管子研究纳入视野的起因及发展。第四部分则围绕梁启超与胡适二人就管子研究上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以体现两代学者在管子研究上的异同之处及相互影响的情况。
对清末民初管子研究的整理与剖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一时期管子研究水平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晚清以来诸子学复兴现象的具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