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四湖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十分重要的调蓄湖泊和输水通道。因此,南四湖的水质状况对东线工程的顺利运行、南四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以及城镇居民正常生活有重要影响。浮游植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掌握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和演替规律,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课题组对南四湖浮游植物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跟踪调查,本研究明确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较长时间序列上(2010年5月~2015年5月)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环境因子,为南四湖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也为评估南四湖未来水环境变化提供了浮游植物数据和研究基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NA)分析了南四湖季节间和采样点间水质的差异性,通过种类相似性指数(Jaccard指数,J)比较了季节间和采样点间浮游植物种属组成相似性,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评价了季节间以及采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明确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和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结论如下:2010年5月~2015年5月,南四湖水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1属307种(包括变种),包括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隐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在种类组成、细胞密度、优势种以及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检出浮游植物8门102属229种,夏季检出浮游植物8门113属259种,秋季检出浮游植物8门101属241种,冬季检出浮游植物8门94属210种。季节间种类相似性指数(Jaccard指数)在0.65~0.74之间,表明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处于中等相似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南四湖冬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值明显低于其他季节,从春季开始细胞密度均值有明显的的上升过程,秋季达到峰值,进入冬季则明显下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既有重叠又存在变化。小球藻和尖尾蓝隐藻在各季节均有出现,而且优势度均排在前两位。梅尼小环藻在秋季之外的其他三个季节均是优势种。湖泊伪鱼腥藻在夏秋季节占据优势地位。华美色金藻主要在冬春季节保持优势。南四湖浮游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演替模式:绿藻-硅藻-隐藻(春季)—绿藻-蓝藻-硅藻(夏季)蓝藻-隐藻-绿藻(秋季)—绿藻-硅藻-隐藻(冬季),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在种类组成、细胞密度、优势种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变化。采样点S1检出8门110属262种,S2检出8门106属242种,S3检出8门104属231种,S4检出8门106属235种,S5检出8门103属239种。Jaccard指数分析得出采样点之间相似性指数在0.73~0.79之间,不同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处于中等相似到极其相似程度。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但浮游植物密度存在一定差异,采样点S1的细胞密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各采样点优势度排名前两位的优势种均为小球藻和尖尾蓝隐藻。除采样点S4外,湖泊伪鱼腥藻在其他4个采样点均占一定优势,尖针杆藻在采样点S3、S4和S5占据优势地位,梅尼小环藻在采样点S1、S2和S5占据优势地位,池生微胞藻和具星小环藻在采样点S2形成一定优势,短圆柱单肠藻则在采样点S4占据一定的优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存在但不显著。南四湖春季浮游植物主要受到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影响;夏季浮游植物主要受到水温和总磷的影响;秋季浮游植物主要受到总氮、总磷和pH的影响;冬季浮游植物主要受到总氮和pH的影响。采样点S1、S3和S4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水温、总氮、总磷和pH的影响;采样点S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水温、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采样点S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水温和总磷的影响。冗余分析和水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是水温、氮类营养盐和总磷;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