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认为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于1998年4月获得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对这部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尽管丰富,‘但在原型批评方面还有深化拓展的研究余地。本文从原型批评角度切入,对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思想和原型批评的内在联系、《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意象原型、情节原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进而探究各种原型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文化关联和心理共鸣。论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有关小说《白鹿原》的艺术价值和研究状况,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确定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阐述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阐述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与陈忠实创作思想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分析了弗莱在荣格人类学、心理学范畴原型理论的基础上,以文学创作为出发点,提出的文学原型理论。联系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时的文化寻根思想、注重以“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来塑造人物形象等创作实际,探求原型理论与陈忠实《白鹿原》创作间的内在联系。第三章:从原型批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进行具体分析,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和经典文学作品,剖析了白嘉轩、鹿三、鹿子霖、朱先生、黑娃、白孝文和田小娥七个人物,认为这七个人物分别代表着七种“原型”:白嘉轩,仁主原型;鹿三,义仆原型;鹿子霖,奸贼原型;朱先生,哲人原型;黑娃,浪子原型一,浪子回头,学为好人;白孝文,浪子原型二,浪子回头,改弦易辙;田小娥,荡妇女妖原型。第四章:从原型批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意象原型进行具体分析,剖析了白鹿、脸面、祠堂三个意象,认为白鹿意象代表着“祥瑞”和“真善美”原型,脸面意象代表着“荣誉”和“羞耻”原型,祠堂意象代表着“祖宗崇拜”和“认祖归宗”原型。第五章:从原型批评角度,对《白鹿原》中的情节原型进行具体分析,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和经典文学作品,剖析“坏人变好”情节和“好人变坏”情节,认为前者是“回归”原型,后者是“叛离”原型。在结语部分,概括总结了本文对《白鹿原》中的原型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的概括和分析,表明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在《白鹿原》研究中别开生面,拓展了研究视野,更新了研究方法,有助于推进对于白鹿原的研究领域进入更新和更深入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