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主效QTL的精细定位与功能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素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进行捕获、传递、转换光能至反应中心的关键色素,与光合速率和植物营养密切相关,对调节作物光合生理、产量和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的发掘和克隆,将有助于育种家利用生物技术对叶绿素含量进行设计与利用,提高水稻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一套由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ACC10)与籼稻珍汕97B(ZS97B)衍生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发掘剑叶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精细定位并克隆到一个影响剑叶叶绿素含量的主效位点qSPAD1.2,并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水稻全基因组SNP芯片对111份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基因分型,结合表型分析,共定位到49个QTL影响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抽穗期、株高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其中,一个影响剑叶叶绿素含量主效位点qSPAD1.2,能够解释群体中26.9%的表型变异。2.利用一份目标qSPAD1.2区域基因型杂合的代换系材料HBZ7,构建了HIF(Heterogeneous inbred family,剩余杂合近交系)群体,分析表明该区间确实存在一个影响叶绿素含量的主效位点,野生稻ACC10的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利用重组交换单株的家系表型,将该位点精细定位在SPRD19和RM11962之间10.3kb的区间内。该区段包含两个预测基因,分别为LOC_Os01g65770和LOC_Os01g65780,前者为一个表达蛋白基因,后者为一个编码糖基转移酶类的基因。3.实时定量PCR检测Os01g65780在苗期、穗部发育后期表达量较高,而且在一对QTL近等基因系中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有野生稻等位基因的NILAC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ILZS,该基因可能为候选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在ACC10和ZS97的启动子区域存在18个SNPs和8个In Dels,在编码区存在8个SNPs和3个In Dels的变异,其中第三外显子上的一个核苷酸非同义突变导致编码的第267位的氨基酸的变化(V267M),导致氨基酸的极性发生改变。4.转基因实验表明,ACC10来源的超表达转基因家系OE780AC和ZS97来源的超表达转基因家系OE780ZS,均能显著降低剑叶的SPAD(Soil Plant AnalysisDevelopment)值,叶绿素b及氮素含量。与阴性材料相比,抑制转基因家系R780ZS能够显著提高剑叶的SPAD值,叶绿素b及氮素含量。超表达家系OE780ZS和转基因抑制家系R780ZS的苗期叶片表型与抽穗期的表型相似。因此,该基因是通过表达水平影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而氨基酸变异(V267M)并不影响该基因发挥功能。5.水稻及拟南芥的同源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Os01g65780.1被聚类在GT8家族类型Ⅱ内的PGSIPA分枝,与拟南芥At3g18660(GUX1/At PGSIP1)和At1g77130(GUX3/At PGSIP2)同源程度较高,故将Os01g65780命名为OsPGSIP1。OsPGSIP1包含Dx D和Hxx Gxx KPW基序的GT8结构域在稻属中非常保守。OsPGSIP1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与拟南芥同源蛋白GUX1-GUX5在烟草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相一致。6.超表达基因780ZS显著增加剑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淀粉含量,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抑制基因780ZS显著降低剑叶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淀粉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因此,OsPGSIP1与拟南芥中的同源蛋白GUX1和GUX3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影响细胞壁的组成成分。7.近等基因系NILAC的剑叶叶绿素b、氮素的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NILZS,但NILAC剑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ILZS,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NILZS。NILAC的千粒重显著高于NILZS,但两者在单株产量上并没有差异。8.剑叶组织切片观察发现,NILAC的小维管束直径显著大于NILZS,但其相邻小维管束的间距显著低于NILZS,相邻小维管束间的近似面积没有差异。透射电镜观察表明,NILAC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厚度显著高于NILZS,NILAC叶绿体中的类囊片层排布较为松散,这可能是NILAC叶绿素含量低于NILZS的原因。9.OsPGSIP1的表达受施氮水平的诱导,随着氮水平的增加,SPAD值呈增加的趋势。但在不同浓度条件下,NILAC中OsPGSIP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ILZS,NILAC的SPAD显著低于NILZS,NILAC的茎秆机械强度也显著高于NILZS。研究结果对解析OsPGSIP1参与水稻次生细胞壁构成及影响剑叶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及改良茎秆机械强度提供了新视野。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目前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遗址分布各地,与文献中记载的西周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情况较为相似。考古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遗址往往是通过墓葬材料中的国属铭文加以确认。这些国属铭文一般出现在国君墓葬中,并且国属铭文之后,通常会有称谓铭文来确定国君的身份。然而在不同的诸侯国遗址中发现的国君称谓会有所区别,常见的包括“侯”“伯”“公”“子”等;这样的现象与文献中记载的五等爵制又具有相似性,而五等爵制与诸侯国等级地位有明确的
柑橘因根毛稀少主要依赖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来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因此研究柑橘丛枝菌根共生形成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柑橘常用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为材料,分析了柑橘丛枝菌根共生形成过程的转录组变化;评估了木本植物柑橘与四种草本菌根植物响应菌根共生分子机制的保守性,并以苜蓿模式植物为材料,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鉴定了参与菌根形成的关键基因。此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由此引发棉花雄性不育,进而导致产量降低。高温造成棉花雄性器官发育异常进而导致雄性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晰。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已鉴定到高温胁迫下在花药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中提前表达以及延缓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花药不开裂和雄性败育的酪蛋白激酶基因GhCKI。本研究进一步针对棉花CKI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以及调控GhCKI基因在高温胁迫下花药早
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柑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果。据报道,巴西、美国等近几年因黄龙病造成柑橘大幅减产,而中国柑橘产量的增长在稳定世界柑橘总产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柑橘产区,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橘果树的重要害虫,由于气候变暖及果蔬贸易频繁,柑橘大实蝇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柑橘大实蝇一年发生一代,蛹冬季滞育长达6个月,阻碍了其基础和应用研
茶树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多种病虫危害和非生物胁迫,这些逆境严重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WRKY转录因子和VQ基序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调控逆境防御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龙井43’中鉴定了9个WRKY转录因子和15个VQ基序蛋白,研究了它们响应不同逆境的表达模式,并分析了‘舒茶早’基因组数据库中WRKY转录因子和VQ基序蛋白家族成员的数量以及相互作用。通过模
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对测井、地震等应用地球物理数据的反演和解释是确定地下储层性质、进行区域开发潜能评估的主要途径。传统解释技术往往都需要预先进行理论假设和模型假设,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数据驱动代替理论驱动、以机器学习代替理论推导为应用地球物理解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如何使用各类机器学习技术有效辅助地球物理数据解释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众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Hance)Planch.)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重要的造林树种。当前,刺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关于刺榆的进化起源及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刺榆细胞器基因组遗传信息解析,构建基于细胞器基因组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利用转录组数据探讨核质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组装完成首个刺榆叶绿体和线
植物细胞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与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其组成和结构特性还决定了木质纤维素的酶解产糖效率。目前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的众多基因已经被鉴定,并且双子叶植物(如拟南芥)次生细胞壁合成的转录调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有关单子叶植物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尚待深入研究。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单子叶模式植物,目前参与次生细胞壁调控的转录因子报导还较少。本研究利用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