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和学者们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汇率是真正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并且是一种可以反映多边汇率的实际有效汇率。由于理论研究表明汇率失调,不论是汇率的高估还是低估,都会使国民经济付出福利和效率方面的代价,所以本文借助Elbadawi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建立模型,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贸易条件、开放度和外汇储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然后利用Hodrick—Prescott滤波法对贸易条件、开放度和外汇储备进行平滑处理,将平滑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协整方程得到人民币均衡汇率。通过比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1980年到2004年之间的失调程度,结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原因。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失调的分析,可以知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只有在少数年份是处在均衡汇率水平附近,大多数年份是处在偏离均衡汇率水平下的,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围绕均衡汇率水平上下波动,不是一直处于高估或者低估水平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均值回复趋势的。为了研究这种均值回复,本文利用机制转换模型中的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STAR),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1979年12月到2006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认为应采用Logistic STAR(LSTAR)模型而不是指数STAR(ESTAR)模型来描述这种回复,即偏离均衡汇率越大,回复越快,回复呈现非线性,并且对正向的偏离和负向的偏离回复的力度是不同的。通过对实证阶段得出的LSTAR模型分析,认为本文的LSTAR模型很好地描述了1985年1月,我国取消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这一汇率机制的转换,人民币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之前和之后是处于两种不同的汇率运行机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汇率、均衡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且回顾了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然后对实证阶段要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模型进行了介绍,最后利用Elbadawi模型和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分析得出一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