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的位移和变形主要是由土体内部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内部结构的不同会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土体成分、应力历史、当前状态和所处环境会对土体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河水入海口、软弱地基处理和工程固废料处理等都会遇到不同结构形式的土体。土体结构包括土的组构和联结。过去对于粘土结构性的研究中较少考虑组构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制备不同组构试样,研究了初始组构对粘土静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对目前制备重塑土样的方法进行总结,研制了一套真空抽吸装置,实现了快速制备一批均匀性好、重复性高的粘土试样。采用改变孔隙中溶液的方法,实现了絮凝结构和分散结构土样的制备。对于制备的试样经过真空冷冻干燥过后,进行微观扫描试验,验证了两种土样的微观结构。对两种组构土样开展了固结渗透、压缩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压力时,絮凝结构的渗透系数明显比分散结构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两者差别逐渐减小。不同组构的压缩系数差别较大,但回弹系数差别不大,这可能由于较大压力改变了颗粒的排列。在三轴剪切中,分散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大的刚度。分散结构呈现应力应变软化型,而絮凝结构为应变稳定型或轻微硬化。两种组构土样的有效应力路径和临界状态线明显不一样,絮凝结构土样表现出较大的剪缩性。对两种组构土样进行单向循环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构土样具有不同的临界循环应力比。应力水平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比时,絮凝结构土样的孔压和轴向应变较大;大于临界循环应力比时,分散结构为突然破坏,絮凝结构为逐渐破坏,强度较高。循环应力比为0.35时,絮凝结构的硬化程度比分散结构大。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加,土体开始出现软化,归一化滞回圈往右倾斜,软化指数小于1,分散结构的软化程度比絮凝结构大。循环荷载作用下后,土体产生正孔压,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固结现象,似超固结比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加。在较小循环应力下,对两种组构土样的循环后不排水强度影响不大;在较大循环应力下,絮凝结构土样的强度有所增加,此时其孔压较小,甚至负孔压,出现重度超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