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学术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文治是近代著名学者,在近代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其学术思想既具有浓厚的传统意蕴,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唐文治学术思想渊源有自,主要包括:太仓学术环境的熏染、理学经世传统的影响、师友的影响、子学和西学的汇入以及家学教育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交织扩充了唐文治的学术视野,奠定了其一宗理学的学术倾向,也使得其学术思想呈现出明显的经世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在经学研究方面,唐文治对五经的研究主要偏重于《诗经》、《易经》和三《礼》,阐释的相对丰富,而对《尚书》和《春秋》的阐释则相对较少。在治经方法上,唐文治虽然也受过训诂考证的训练,但是他更倾向于对经旨的义理阐发,并与其教育活动相结合,提供学习经典的门径和方法。他还非常注重经典之间的互证互引,力图将经典蕴含的儒家思想联系起来考察。唐文治的四书研究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抉发四书的要旨大义,以强调四书对正人心的教化意义,并且表现出了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基准的特点。在理学研究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出于对现实的回应,唐文治在治学方面始终以理学为宗,而且主要是以程朱理学为主,兼取陆王。在唐文治的理学研究中,不论是他对理学代表人物学说的评析,还是他对理学主要命题的阐释,都是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展开论述的,并在正人心的宗旨下,进一步地阐述涵养心性、陶铸道德的修身功夫论。对于西学,唐文治认识到其优越性,认为中国要获振兴与富强必须学习西方,并主张发展以西学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教育。同时,唐文治也看到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因而又强烈而自觉地承担起捍卫儒家文化的责任,并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上,仍然沿袭了“中体西用”的思路。唐文治为学最忌空谈学理,他的学术研究既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出发点,又以之为归宿,不断地向行为实践转化。从唐文治对慈善事业的热心关注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可以明显看出其学术思想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和运用。从总体上看,唐文治的学术思想以理学为宗,兼容并包,注重道德教化和实践躬行,并以“正人心,救民命”为旨归。但是,在近代社会剧烈变迁的历史情境下,文化已经呈现出以旧趋新的趋向,唐文治仍坚持用传统学术观念来应对现实困境,既呈现了其思想中的经世意识,也暴露了其思想的保守和迂执。
其他文献
为了模拟卫星在轨全年的太阳辐照情况,检验、优化整星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分析了光学载荷的在轨成像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7维扫描镜+2维折反镜+1维被测样件共计10维运动机构的扫
讼师在清代社会是一个特殊职业群体,他们经常被指责为专营诉讼、骗取老百姓钱财的地痞流氓。清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禁止讼师的活动。然而,讼师在清代却禁而不绝,并且积
学位
本文以中唐时期的政治教化及其造就的核心政治道德作为考察对象,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迁易与思想观念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问题;同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
学位
王光祈(1892-1936),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在北京创立五四时期重要的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赴德留学,1922年转攻音乐学,从此穷尽一
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是人类自出现以来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过去,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分析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上,而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驱动力——制度或者政策因素的重点研究关注不够;若是将制度和政策因素引入西部环境变化的研究中,更有助于深化环境变化研究。因此,环境演变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从制度、政策角度研究区域环境演变。湟水地区属于典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