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并通过中药经典名方养心通脉方干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肠道菌群关系,以及粪菌移植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方法1.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饮食和药物诱导制作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并进行药物干预两周,收集大鼠血清、大血管、心脏、小肠进行生化和病理切片检测;并取肠内容物进行16s RNA测序;另取大鼠粪便制备成粪菌混合液进行后续实验。2.粪菌移植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复制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粪菌混合液,两周后取大鼠血液进行生化检测,并取粪便进行16s RNA测序。实验结果1.造模成功的大鼠,饮食饮水量下降,形态毛色黄枯,萎靡不振,喜抱团蜷缩,血脂指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HDL)外,其他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Ⅱ导联J点上抬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2.给药后大鼠通过药物干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从病理切片观察,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细胞不完整,有明显炎性反应,且血管壁狭窄;药物干预组中,养心通脉方中剂量组心肌组织细胞基本完整,少见炎性反应,且血管壁恢复与正常对照组最接近;小肠组织中模型对照组小肠组织破损不完整,有炎性浸润和坏死的现象;养心通脉方中剂量组小肠组织基本形态完整,基本观察不到炎性浸润和坏死的状况。4.通过提取肠道菌群进行16s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可以看出各组中都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或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最高,且两者丰度总和占到75%以上,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其中拟杆菌门分别占到42.34%和59.16%,厚壁菌门分别占到44.21%和31.53%;丰度较高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此外,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性表现为:冠心病血瘀证组的拟杆菌门丰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0.05);而冠心病血瘀证组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7<0.01)。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大鼠各样本在细菌种群多样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OTU比对结果表示,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殊异韦荣菌(Veillonelladispar)、斯氏菌(Scardovia)、艰难杆菌(Mogibacterium)致病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显著增高,而如阿克曼氏菌(Akkemansia)、苏黎世杆菌(Turicibacteraceae)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有益菌则显著降低。5.养心通脉方干预能够降低TCHO、TG、LDL-C指标值,升高HDL-C指标值,与冠心病血瘀证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养心通脉方降低TG指标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组(P<0.05)。6.养心通脉方干预后,在肠道菌群方面,养心通脉方中低组肠道菌群恢复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血瘀证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比较,大肠杆菌、韦荣氏球菌、殊异韦荣菌、斯氏菌、艰难杆菌数目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心通脉方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与双歧杆菌的数目亦较冠心病血瘀证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相比数量增多,恢复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从粪菌移植的结果来看,服用正常对照组的粪菌混合液与药物干预组粪菌混合液的冠心病血瘀证大鼠肠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群水平丰度有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论1.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发展:冠心病血瘀证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存在相互影响,冠心病血瘀证组的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2.养心通脉方能有效治疗冠心病血瘀证大鼠,对心肌组织、小肠组织等起到保护作用,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数。3.养心通脉方有利于冠心病血瘀证大鼠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群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阿克曼氏菌数量的恢复,抑制致病菌群包括大肠杆菌、韦荣氏球菌、殊异韦荣菌、斯氏菌、艰难杆菌等。因此,改善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状态,维持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是养心通脉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养心通脉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血瘀证大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