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零部件装配工业的总称,包括除采掘业、公用事业外的全部29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制造业生产力布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面临加快制造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信息技术为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再生力量,制造业正逐渐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型模式转变。数字化技术代替了大量的体力和事务性劳动,互联网技术帮助人们实现了网络订单生产,而且促进了生产链之间的集成、互动与协作,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对信息化环境,研究和分析制造业面临的形势,把握信息技术中潜在的机遇,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产业理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区位理论以及经济全球化理论等相关理论,并结合现有信息化理论,以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为背景,以信息化条件下的我国制造业为重点研究对象,以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宏观分析和研究,并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美、日等国家制造业及其信息化的发展经验,提出信息化条件下加快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