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次研究观察了自2006年6月至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9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史在距离发病14-18小时内行床边即时BNP检测,并常规行全血细胞分析、动态红细胞沉降率、高敏C反应蛋白(hasCRP)、生化全项检查,并行心梗标记物(包括CKMB、MYO、TNI)血清心肌酶的动态监测。在确诊后3天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左心室射血分数。根据入院后心电图动态衍变情况,分为前壁梗死组。非前壁梗死组;根据是否行急诊PCI治疗分为急诊PCI治疗组。非急诊PCI治疗组;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组;根据入院后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别对其BNP水平及其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结果]
1、前壁梗死组的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前壁梗死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62.57±1108.79pg。ml vs 240.94±352.32pg。ml P=0.000)。另外,BNP与CK-MB、TNI及WBC计数、CRP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284 P=0.000;r=0.284P=0.022;r=0.238 P=0.001;r=0.325 P=0.002)。
2、急诊PCI治疗组和非急诊PCI治疗组的BNP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未行急诊PCI治疗组明显高于急诊PCI组(921.51±1126.7pg。ml vs 261.03±410.996pg。ml P<0.001)。
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统计间无统计学差异,BNP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P>0.612),但两组间糖尿病史及梗死部位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糖尿病患病比率及前壁梗死组比率均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4.6﹪、78.8﹪ vs 20.6﹪、61﹪)。
4、按心功能killip分级法分为三组,三组间BNP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killipⅢ-Ⅳ级组>killipⅡ级组>killip Ⅰ级组。两两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按照EF>40﹪和<4096进行分组,组间比较可见随着心功能下降,EF有下降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5、死亡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399±1626pg/ml vs480.76±675.99pg/ml P<0.001)。
[结论]
1、前壁心肌梗死BNP水平明显高于下壁等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说明前壁心肌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更大,即使是局限前壁梗死也可以对心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2、尽早地开通罪犯血管,恢复梗塞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再灌注,可有效地挽救频死的心肌,减轻心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3、部分患者心梗后BNP水平已经很高,但是EF下降不明显,而以往研究已经证实BNP升高与左室壁张力有密切关系,说明心梗早期往往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因此BNP与EF相结合可以作为诊断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有效指标。
4、在心肌梗死后测定BNP水平可以对心梗后心功能受损情况做出准确判定,并且可以预测病人的预后,由于BNP的测定目前已经可以进行床边检测,简便快捷准确,是临床应该广泛推广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