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反拍卖分包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8231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将注意力逐渐转向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将物流作为非核心业务外包给能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的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第四方物流所服务的客户往往是全球化的公司,规模十分庞大,全球化的经营、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方物流作为供应链的管理者仅仅依靠自己的物流网络很难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方物流就要把自己不能完成的物流作业转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同时随着IT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利用反拍卖采购技术(RAT)采购物流服务。那么第四方物流如何利用反拍卖采购技术选择优质、低价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直接影响到第四方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本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提出了第四方物流反拍卖分包模型,并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单项物流作业反拍卖中怎样选择合适的3PL,并进一步将反向组合拍卖应用于物流业务转包当中,解决了第四方物流在反向组合拍卖中如何确定夺标者的问题。具体说来,本文研究结构如下:首先本文在第二章全面分析了第四方物流提出的背景、性质特点和运作机理等相关问题。其次对拍卖的定义、分类、网上拍卖的发展现状、反拍卖采购技术的产生、优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反拍卖采购技术采购物流服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在第四章中建立了物流反拍卖分包模型,制定了物流反拍卖的流程,并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单项物流作业反拍卖中如何确定中标者的问题。然后在第五章分析了物流作业之间互补性,物流作业之间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出了多个物流作业组合拍卖的必要性,把反向组合拍卖应用于多个物流作业的拍卖中,并分别对物流作业N不是很大时和N很大时进行了研究。针对N很大时,在分析拍卖作业分布和树型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树型结构的物流作业反向组合拍卖模型,并确定一种算法:组合法,来确定中标者。最后对物流作业反向拍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广坝石斛兰(Dendrobium lagarum Seidenf.)。它与景洪石斛(D.exileSchltr.)相似,但本种不分枝,茎上部“Z”字形,叶片较稀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的竞争力,其中尤其是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控制作用,是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本论文以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绩效管理的一般模式。结合青岛汽巴公司的实际情况,全面探讨了绩效管理系统的
本文以央企背景的商用车零部件总成制造商D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D公司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识别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目的
企业从创建之初到成功运营要经过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营运措施,逐渐摸索成功的经营方式,并最终成为公认的成功模式。大多数企业在享受成功的果实时,虽然都感受到外在环境的快速变
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理论上能比现有的视频压缩标准有更出色的性能。由于H.264协议自身复杂性和控制的灵活性,使得如何设计H.264编码器成为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确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和会计基本理论,对国外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规范,特别是金融合成分析法与后续涉入法予以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现阶段应采用何种确认标准。本文主要得出以下观点:(1)金融合成分析法所依托的“控制权转移”标准,符合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具有会计理论基础,我国现阶段应该选择“控制权转
本文在阅读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雇主品牌的内涵作了深入的探讨,并讲述了其与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以营销学中的顾客分析和品牌创建理论为基
最大的主义其实是诚实的主义,与放辟邪侈无缘。一切我们颇感新异的艺术样式,无论经过了多少艺术家有心营造,不论受益于多少工具发明和技术改进,就其根本而言,可能都有一个最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连岗三面、一水横陈的独特地理形势创造了良好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程度的加深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剧,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源正逐步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立足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不创新就死亡”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准则。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创新资源有限导致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处处受制于人,给我国企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了不利。同时,在技术创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