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国内区域经济差异也不断扩大。为何同一经济体的不同区域之间经济表现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呢?传统研究将区域经济差异归因于生产要素配置、政策、结构变化及区位的影响,但思想观念、文化习俗以及道德表现等社会资本的差异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重要原因。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研究社会信任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首先,测算中国区域综合信任指数,初步展现我国区域信任差异及其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采用OLS估计方法,在地级市样本层面上实证分析社会信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地,探究社会信任对不同地区经济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再次,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方法验证信任对经济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社会信任程度每上升1个单位,地区人均GDP水平提高19.35%。相较于样本中信任水平最低的地区,社会信任处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人均GDP高了近21.26%。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本文的结论。社会信任的经济效应在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于我国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而言,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信任的经济影响效应更强,信任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而在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社会信任的经济促进作用则不显著。就传导机制而言,高社会信任水平地区的金融机构更有意愿去向居民、企业甚至政府放款,大量的资金流入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地区拥有更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述发现将社会信任与区域经济绩效联系起来,“文化——经济”系统的研究视角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层次的解读。在政策建议层面,首先,应该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要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再次,政府应规范金融市场借贷行为确保借贷市场良好运行,同时鼓励及扶持地区创新,畅通社会信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渠道,更好的发挥社会信任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