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镜池先生对于《周易》古经文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周易》古经成书问题,二是《周易》古经文本内容如何形成,三是《周易》古经的性质。本文全面梳理李镜池《周易》古经文本问题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关于《周易》古经成书问题,李镜池主要探讨了《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作者和成书地点。关于成书时间,李镜池最初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后又认为成书于西周末年。本文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末年的说法不可靠,《周易》古经应成书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关于《周易》古经的作者,李镜池完全否定了“文王、周公作《易》”的观点,他认为作者应为周王朝卜史之官。据学界主流观点,对“文王、周公作《易》”完全否定的观点不可取,文王、周公有可能对卦、爻辞进行了编著,文本形成后掌于卜史之官的手中。关于成书地点,李镜池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周地,此观点具有很大的猜测性,利用现有文献材料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李氏对《周易》古经成书地点的思考是有意义的。关于《周易》古经的文本内容如何形成,主要包括文本内容“编纂说”和文本内容的编著体例。关于文本内容“编纂”说,李镜池认为文本内容由“编纂”而成,实际指卦、爻辞是经过选编和创作而成。本文认为《周易》卦、爻辞中确实含有押韵的句子,且爻辞的编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说明《周易》古经是经过多人多时编著修订而成。李镜池在“编纂”说思想的指导下,又讨论了文本内容的编著体例。李镜池认为卦、爻辞有六种著作体例,分别是:纯粹定吉凶的占辞;单叙事而不示吉凶;先叙事而后吉凶;先吉凶而后叙事;叙事,吉凶;又叙事,吉凶;混合的:或先吉凶,叙事;又吉凶。或先叙事,吉凶;又叙事。同时,李镜池认为卦、爻辞又包含筮辞与非筮辞两种,筮辞是占筮的记录,非筮辞是作者的立论。筮辞又按照“贞事辞、贞兆辞、贞问辞”三种体例编写而成。李镜池对卦、爻辞六种著作体例的认识是合理的,“贞事辞、贞兆辞、贞问辞”三种筮辞体例基本可以反映筮辞之类别。对于卦序的编著体例,李镜池反驳了《序卦传》的说法,但并未提出自己对于卦序编著体例的看法,这不乏为一大缺憾。对于“爻之九、六”,李镜池认为是后起的名称。本文认为“爻之九、六”是后起的名称,但李镜池并未讨论原始《周易》文本是如何来标记爻的位置的,本文推测在“九、六”出现之前肯定存在某种标记爻位的方法。关于《周易》古经的性质,李镜池认为《周易》古经是蕴含哲学思想的占筮书。此观点在肯定《周易》古经是占筮之书的性质基础上,又相对合理的讨论《周易》古经包含的哲学思想。此观点在卜筮与义理的对立中,恰如其分的协调了二者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