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音纂要》(1622-1624),作者不详。分上下两卷,一函四册,各以“元、亨、利、贞”命名。《辨音纂要》内容丰富,所引《广韵》、《词韵》、《章韵》、《正韵》及《中原雅音》等材料,对于汉语语音史特别是元明时期语音研究颇有价值:《辨音纂要》所引《广韵》非《宋本广韵》、所引《词韵》是学术史上已经失传很久的韵书、所引《中原雅音》为《中原音韵》一系韵书特别是对已经亡佚的《中原雅音》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辨音纂要》流传不广,大概未曾刊行,未见其他版本流传于世,目前能见到的只有一种版本,即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善本书库所藏韵书。作为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的版本价值也非同寻常。李无未、宁忌浮等学者对《辨音纂要》进行过研究,但对其复杂音系特点的研究并未深入,笔者将《辨音纂要》本身内在的结构及音系叠置情况、与相关韵书的关系、语音史及韵书史价值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得出其叠加音系特点如下:表面上看,《辨音纂要》承袭《洪武正韵》,三十声母,二十二个韵部,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南方读书音系统,同时还带有南方吴方言特点。其声母系统表现出:保留全浊声母、全清音与次清音相混、轻重唇相混、精庄不分、禅日相混等特点;韵母系统表现出鱼模、豪包、萧肴、尤侯、歌戈、支齐、齐微、麻蛇、皆来;中东、江阳、庚青、真文、寒山、先天、监咸、侵寻;屋烛、觉药、质职、质物、曷黠、合业、缉立二十四部;声调系统表现出平上去入四声格局,平声不分阴阳,入声三尾井然,浊上开始变为去声。《辨音纂要》的实际音系与现代吴方音有相似之处,与《洪武正韵》大同小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洪武正韵》有着实际语音基础,并可从中搜佚《中原雅音》的痕迹。《词韵》也可以反映出另一语音系统,《辨音纂要》整个文献具有多重音系的叠加性,无论在语言学还是在文献学上都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