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莼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除了其嫩芽可供食用外,成熟叶片也可辅以药用、制作护肤清洁产品等。在莼菜的生产中,采摘是最辛苦、最耗时、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目前莼菜的采摘完全依赖手工,研究开发莼菜采摘装置,实现莼菜采摘自动化,对于解放劳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实际莼菜园的莼菜特征及莼菜采摘工艺的考察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水面成熟莼菜叶片采摘的无人船设计方案,重点对采摘无人船行走
【基金项目】
:
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基于5G+北斗技术的水生蔬菜(莼菜)无人作业船研发及智慧农场建设示范项目(20212ABC03A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莼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除了其嫩芽可供食用外,成熟叶片也可辅以药用、制作护肤清洁产品等。在莼菜的生产中,采摘是最辛苦、最耗时、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目前莼菜的采摘完全依赖手工,研究开发莼菜采摘装置,实现莼菜采摘自动化,对于解放劳动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实际莼菜园的莼菜特征及莼菜采摘工艺的考察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水面成熟莼菜叶片采摘的无人船设计方案,重点对采摘无人船行走驱动机构、末端采摘执行器及采摘机械臂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并以此无人船为基础进行了单个及多个目标叶片的采摘轨迹规划研究,基本实现了莼菜叶片的采摘。具体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莼菜园的实地调研以及水生植物茎秆剪切力学特性的实验结果,确定了以明轮船为行走机构的莼菜采摘无人船方案。设计了明轮船、六自由度机械臂及末端采摘执行器的机械结构,其中对末端采摘执行的工作原理及尺寸确定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末端执行器的机械结构进行优化,使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终确定明轮船的外形尺寸为3500×1600mm、明轮船最大行进速度0.5m/s;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臂展约为1000mm;末端采摘执行器的夹取最大开合距离为36.6mm,刀片之间的间距为53.6mm。(2)进行莼菜采摘机械臂运动学研究,基于D-H参数法建立莼菜采摘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采用代数法求取莼菜采摘机械臂的运动学逆解,并设计MATLAB程序搭建莼菜采摘仿真模型验证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另外,结合蒙特卡洛法仿真得出莼菜采摘机械臂的采摘工作空间。(3)提出一种“快速靠近,慢速采摘,平稳运动”莼菜叶片采摘方案,分别对单个及多个叶片的采摘路径进行研究。对于单个莼菜叶片,采用五次多项式及直线插补结合的轨迹规划方法;并编写MATLAB程序与视觉及机械臂控制器模块进行通讯,以视觉获取的目标位姿为输入,经轨迹规划程序转换为机械臂各关节运动角度信息。对于多莼菜叶采摘,对比蚁群、遗传及模拟退火三种路径规划算法,编写三种算法的MATLAB程序,并分别以89、127、173目标位置点为例进行最短运动路径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显示:89个目标点下结果显示蚁群算法的路径最短,最短路径为8375.79mm,分别比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减少了36.12%、29.85%;127和173个目标点下的结果也是蚁群算法规划的运动路径最短,故本文应用蚁群算法规划多个叶片采摘路径。并通过仿真实验对蚁群算法的参数进行选择优化,最终确定各参数为m=50,α=1,ρ=0.7,β=4.5,Q=200。(4)搭建室内莼菜采摘实验平台,分别进行单个及多个莼菜叶片的采摘实验,验证末端采摘执行器的采摘效果及机械臂的轨迹规划效果。单个莼菜叶片采摘实验表明:机械臂能基本完成“快速靠近,慢速采摘,运动平稳”的运动要求,且对于短径小于80mm、根茎与叶片平面夹角大于20°的莼菜叶片有较好的采摘效果,采摘时间约为25.5s/个,采摘成功率为65.63%。多目标莼菜叶片采摘实验表明;基于优化参数的蚁群算法能够满足多个叶片的采摘任务。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有机硼参与的有机化学转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传统的有机转化中,随着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可见光诱导催化这一手段在合成领域中的地位日渐显著。目前,它已经成为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的象征。人们夜以继日地开发更加新颖的光催化剂,这使得它们的用途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兼容更多的反应体系。在光催化蓬荜生辉的大背景下,光氧化反应同样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光氧化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光化学手段来
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和海量数据分析的累积,关于人脸识别的技术及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各项应用加速落地。人脸识别已经日益成为催生支付新动能、推动金融监管模式、深化民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正如所
红枣是我国特产的一种水果,具有保健效果,也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发现的几种水果之一。新疆拥有极为丰富的红枣资源,新疆红枣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49.3%。研究和开拓红枣下游产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枣产品,可以增加红枣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红枣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好的发挥其保健作用,提高红枣的市场需求量。本文以红枣(干枣)为原料,主要研究酵母菌发酵红枣饮料生产工艺,以及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
恶性肿瘤一直是人类的一大难题,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一些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是,此类方法对于患者与患者家庭而言都是要求比较“苛刻”的,因此,采用药物治疗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β-咔啉环是一类具有优异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其次,该结构不仅存在于动植物中,而且还能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的方式来获得,由于其吡啶环和咪唑环上的多个活性位点,许多研究人员运用药效拼接原理,获得了一系
新疆骏枣营养丰富、产量高,但精深加工有限,不利于骏枣产业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针对骏枣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磷酸腺苷(c AMP),利用低共熔溶剂(DES)对其进行提取,经大孔树脂纯化,并进行稳定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超声波辅助氯化胆碱基DES提取骏枣中c AMP的研究。(1)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筛选适于c AMP的氢键供体构建DES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
在生物质利用中,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多步水解成葡萄糖,以生产生物乙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但因存在着稳定性差和难以回收等缺点,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纤维素酶的固定化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本研究采用了无载体和有载体的固定化技术,对纤维素酶进行改性,探究了制备条件对固定化纤维素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可重复使用性和储存稳定性等酶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目的:高危型HPV常被认为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恶性病变的发生息息相关,而低危型HPV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可导致某些良性增生性疾病的反复发生,如尖锐湿疣、足趾疣和寻常疣等。因此,HPV的感染亟需引起重视。本文试图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解析女性生殖器病变(CIN和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中病毒群落的组成、各群落间相互作用关系及比较两者间的异同点;同时还试图对尖锐湿疣(CA)患者疣组织中
氨(NH3)是化工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Haber-Bosch工艺是工业生产NH3的主要方法。但是Haber-Bosch工艺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比如反应条件苛刻(高温、高压)以及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亟需探索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合成NH3的方法,以未来取代Haber-Bosch工艺。光电化学氮气或硝酸盐还原(PEC NRR)制NH3不仅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进行,而且还是一种
化石燃料不断开发与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上。超级电容器作为21世纪新兴的储能器件,凭借着体积小、能量大、成本低、寿命长的特点,成为了可持续性能源利用的重要代表。而提高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在于解决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和负极材料之间由于材料储能机理不同而造成的反应动力学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掺杂、复合等实验手段可以调控正极材料的形貌结构,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拓宽材料的电化学电
目的为了探索细胞外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课题将从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方法采用c57小鼠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小动物心电图验证造模成功,通过伊文思蓝-TTC染色评估心肌损伤面积,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