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周围神经的损伤发生正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损伤。虽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成熟,神经手术缝合的精确度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周围神经的损伤后功能完全恢复却没能实现。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率,必须从神经再生的生理学特征与机制中寻找突破口。Cajal等提出的神经趋化性再生理论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此理论提示,要获得神经损伤后功能的完全恢复,不仅要促进神经快速完全再生,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再生的神经轴突正确对接,即损伤近端再生的运动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相应的运动神经束内,近端再生的感觉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相应的感觉神经束内。虽然一个世纪以来,尤其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已经使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理论被广泛接受,但是对其某些特征以及其发生机制尚无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在建立大鼠股神经不同损伤与修复模式下神经再生趋化性再生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对神经趋化性的性质以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方法:1.将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股神经主干夹伤。术后8周,除进行大体行为学、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外,分别用纯蓝和DiI标记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逆行示踪标记运动神经元观测脊髓前角中示踪剂的分布及数目。2.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用逆行示踪标记法,电生理学以及行为学观察在大鼠股神经夹伤与冰冻的损伤模式下的修复,评价神经的趋化性再生情况。3.用PPC制作Y型电纺丝导管,并将溶解后的COL‐I注入管内制作两种不同形状的神经导管,用于修复大鼠股神经缺损,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大体行为学、电生理和组织学方面评价股神经趋化性再生的修复效果。结果:1.大鼠股神经再生的功能评价结果:实验动物术侧活动受限;检测到术侧运动诱发电位其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标记物数量:实验组脊髓前角有红色、蓝色与紫色。对照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仅为红色。2.冰冻损伤组,夹伤组分别有NF‐200染色显示神经断端吻合口连续性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标记组脊髓前角中被纯蓝、DiI标记的神经元红色逐渐增加,蓝色与紫色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冰冻损伤组染色数量少,但红色神经元比例高(P<0.05)。3. Y型神经导管修复大鼠股神经缺损的结果表明:术侧后腿活动范围缩小,伸腿功能受限;导管组一的电刺激诱发最高肌张力显著高于导管组二(P<0.05)。染色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区别呢,但是导管一组红染神经元比例较导管二组高(P<0.05)。结论:1.在进行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评价时,除了进行行为学、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常规检测外,采用DiI和纯蓝逆行示踪标记神经元计数的方法可以作为趋化性再生效果评价的一个选择。2.保持了神经束膜的完整性,即使损伤范围较大也能促进轴突再生中准确对接。3. Y型神经导管分叉较早可显著促进股神经分支的再生轴突的趋化性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