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文化与徐志摩文学创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之星,其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诸多领域,并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中国现代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底,使他一直成为现代文坛评论的热点人物。对他的研究,自他创作初始,就有赏析评论其诗文的文章。与学界对徐志摩的诗歌、散文、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相比,将浙西文化与徐志摩文学创作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还是少之又少。本文试图从浙西这一区域文化角度出发,将地域与文学相结合,关注浙西人文传统对徐志摩创作的巨大影响,重新审视徐志摩的文学创作。为了研究的便利,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在徐志摩的日记、书信以及散文中,可以看到其很多主观上亲近家乡风土人情的地方,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和文学创作中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浙西的烙印。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述浙西的风物所构成的诗歌意象,人物形象在徐志摩文学创作中的体现。诸如“水”、“莲花”、“杨柳”等附有浙西特色的意象以及诗人笔下“妙龄”的春痕、“有朱砂梅”的她、“妖艳”的女郎等诸多女性人物形象。第二部分从浙西文化的“多情性”、“女性化”、“浪漫性”三个特性出发,探讨徐志摩在其影响下,创作中所形成的柔美、飘逸风格。第三部分写的是在浙西这块物产丰饶、交通便利、藏书丰富的宝地,培育出浙西文人包容大度、风趣幽默的特点,有着中国式的绅士风度,本章将从“贵族性”、“醇雅风”和“博雅气”这三点来探讨浙西文化对徐志摩的影响,并探讨由此在其文学创作中所形成的清新风格以及绅士风。最后一个部分,主要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以及浙西文化影响下的徐志摩创作与其他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作家的创作相互比较,从辩证角度考察浙西文化对徐志摩文学创作影响的维度和限度。第一点:考察浙西文化与浙东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的不同特色及其对于现代作家的不同影响,将徐志摩与浙东的诗人艾青、蜀地的郭沫若、湘西大地的沈从文等代表作家进行辩证考察,辨析浙西文化在徐志摩创作中的表现。第二点:辩证考察西方文化与浙西文化对于徐志摩创作的影响。徐志摩在少年时即出洋留学,并酷爱英国文化,很多文学研究者都认为徐志摩的文学创作风格主要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我们说对于根生长在浙西的徐志摩来说,浙西人文传统始终作为他的一个原有文化基础去支配着他选择性地接受其他文化。因此,浙西文化对于徐志摩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根性”的。
其他文献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中古汉语时期的重要著作,虽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献,但是主体还是出自郦道元之手。因此,书中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中古汉语词汇资料,在汉语史
中国油画风景的审美样式的发展是离不开中国文化这片沃土的,当代很多风景画家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怀都与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因为这样写意风景油画在当下有一定的
基坑支护工程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基坑稳定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的基坑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从而给支护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社会对于铝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废旧铝合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针对废铝屑自身存在的特点:废铝屑表面氧化过多、废铝屑中含杂量过高,常含有(铁、铜、锌等金属)以及非金属
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层出不穷。自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被应用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效率的源泉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对产业集群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浏阳烟花产业集群是湖南省“十一五”期间确定重点发展的
随着嵌入式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3G网络的迅速普及,嵌入式浏览器作为获取网络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逐渐成为嵌入式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手机逐步成为人
<正>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心理活动课,往往除了选择一些团体心理游戏之外,对其他载体的开发利用做得还比较粗浅,在小学心理课堂上,往往是堆砌团体游戏,
我国在寻求适合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抓住这一机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概念,将两化融合作为国家重
创新是企业不变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意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基本是从组织情境入手,来研究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