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使范畴为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义语法关系范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寻求人类语言致使范畴的判定标准和建立起致使语义系统的基础上,对汉语和日语致使范畴的语义结构及句法结构形式做出充分的描写和对比分析,结合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借鉴类型学及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着重从认知语义及语用动因方面对分析结果做出解释,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研究结论和成果。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首先通过对汉日致使范畴前期研究成果概况的梳理和研读,发现汉日致使范畴前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大多采用传统结构语言学等理论指导的分析模式,但在下面几个方面关注不够、还有待深入研究。一是缺乏将“致使”作为一个整体的句法语义范畴来进行系统考察的意识。二是运用较新理论挖掘致使范畴本质的成果还不算多。三是对“致使”的生成机制、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解释的成果还呈现不足。四是致使范畴语言间的系统对比研究还不多见。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指导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在阐释语言研究的认知观和范畴化部分理论基础上,注意致使范畴的外延与内涵,对本文核心的致使概念的意向图式、语义结构及定义做出了界定。致使乃语义关系范畴,它来源于认识范畴的驱动图式,通常具备四个基本语义参项(致使者、致使力、被使者、致使结果),描述和表达某一实体(或事件)或借助工具作用于另一实体,引起该实体发生变化(包括行为或状态的产生)的情景。第三章中对汉日语致使范畴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了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发掘到各自范畴的一些整体现象和特点,揭示出背后的一些语言规律。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汉语致使范畴拥有分析型和词汇型致使结构。其中分析型致使结构发达,形式丰富,涵盖多种句式:而日语致使范畴拥有分析型、形态型和词汇型致使结构,种类齐全,各有侧重。二是从使用频率上看,汉语致使范畴的分析型致使结构使用频率高,而相应地词汇型致使结构使用频率较低;日语致使范畴的形态型致使结构使用频率高,而相应地分析型和词汇型致使结构使用频率较低。三是汉日语致使范畴内部,都有相应的一些致使框架构式存在。汉语致使范畴内部的致使框架构式种类较日语丰富。四是从致使范畴内部各结构间的紧密程度和组合方式看,汉语致使范畴内部各结构间的紧密程度不如日语紧密,主要依靠语义和语序关系进行组合,日语内部各结构间结合较紧密,组合方式除依靠语义外还主要受语法规则制约。第四章通过语义和形态两个维度对汉日致使范畴进行了对应分布考察和分析,得到重要结论。从语义角度看,其一,“致使”义在汉日语中相较于“使令”和“容许”义在各种形态上都分布最广最平均。其二,“使令”义角度下,汉语的生成机制主要受ZV词汇义和句法构式双重制约,日语则往往受句法以外如致使力强弱、人际关系、恩惠受益等语用因素制约,两者有着明显差异。其三,“容许”义角度下,汉日语往往都有固定格式与说法,但日语中容许义的使用范围远大于汉语。从形态角度看,其一,汉语分析型与日语形态对应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各自特点,小类里的使令式完全对应,“得”字标记式完全不对应,与两国人们认知识解方式、语言生成机制的差异有关。其余小类对应与否情况上与被使事件谓词性质以及说话人的视点有关。其二,汉语词汇型中使动式转换至日语时,较之融合式转换时形态更丰富。第五章中借助类型学家Dixon分析人类语言使成结构各表达式间语义区别时所概括的九大语义参项,将其放入致使范畴下属的直接致使与间接致使、有意致使与无意致使、积极致使与消极致使三组次范畴中,仔细考察了其对汉日致使范畴生成机制方面的选择和制约情况,得到了表9~表14、图1~图3一系列语义参项选择结果对照表和示意图。第六章选取了认知语言学中和致使范畴重要相关的三个认知参项——扫描方式、恩惠意识、识解方式之视点——作为切入口,分析了它们对汉日致使范畴各结构方式生成机制上的影响和制约,得出了重要结论:第一,汉日致使范畴在扫描方式上有较大差异。汉语分析型依靠次第扫描方式,词汇型依靠总括扫描方式。而日语都主要为总括扫描方式。第二,恩惠意识在对汉语致使范畴生成机制上主要为隐性发挥作用,而对日语致使范畴则是全面地显性发挥作用。第三,汉语以客观识解方式为主,致使范畴内部,视点基本上始终位于致使意象中的致事上,不受发话人“我”的情感或喜好牵制。日语则为较典型的主观识解方式,致使范畴语言编码受“视点”的“第一人称亲近性”影响与制约。我们以汉日对译语料库36部日语原著为基础文本,以役事为第一人称的“让我”为关键词进行定量研究,得到了非对称情况下“视点”因素对语言编码的六种调节机制手段——主动态机制、被动态机制、被役态机制、授受关系补助动词机制、转述机制、请求容许式机制。第七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绩、特色以及不足,分析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论文在以往偏局部、微观的汉日对比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了统合局部、站在更高更宏观的角度——以“致使”整个语义范畴为着眼点,注重从语义到形式、形式又到语义的语义结合分析方法,对汉日致使范畴整个系统内部的结构、形式及语义关系做出了描写和对应分析。第二,研究方法上既采取了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也增加了定量研究方法。第三,本文吸收较新的认知语言学和类型学理论合理和科学的部分,以其做指导,既体现出了研究的进步性,也在实质上得到了很多创新性的结论。第四,研究不止步于静态的描写,同时还注重了其背后语义及认知、文化等多角度的动因解释,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可直接应用于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