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但是在现实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中央银行常常不能直接实现最终目标,而只能借助于对那些与最终目标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间接地实现。所以,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及各个研究机构所关注的焦点。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正处于转型期(把过去那种货币“数量型”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逐步地转变为货币“价格型”中介目标——利率、汇率),加之我国近些年来对外经贸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从改革初期的不到10%发展到2003年的60.38%),汇率必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位新成员。本文引用了西方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经典理论模型,并且在结合当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上,逐渐地“释放”原有理论模型当中的一些“假设前提”,同时在逐步澄清几个关于货币政策与汇率的理论争议的起点上,循序渐进地引出本文需要关注的是“多边的有效汇率”,而并非是传统认识上的“双边名义汇率”,提出了用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新构想。
在对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本文认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方面以及名义有效汇率与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来实现最终的货币政策目标,所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关性标准是符合的;如同世界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一样,国内外各个研究机构关于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国内对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的,在总结国际经验以及央行逐步试行“一篮子”货币制度之后,我国的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方法将会出现实质性的飞跃,因此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可测性标准也是满足的;由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利率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可自由兑换的限制,负面影响了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的准确数量调控,进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也无法切实体现,人民币有效汇率不满足可控性标准,所以人民币有效汇率暂不能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约束以及我国中央银行正逐步实行的“一篮子”货币制度,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人民币有效汇率必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一个不容忽视的中介目标,所以我们目前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民币有效汇率虽然缺乏“可控性”的有力支持,但是它却满足“相关性”和“可测性”要求,所以中央银行目前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来加以关注。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多的经验数据参考,还可以为如今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对于今后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思路是:中央银行可以用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调节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增长,用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升值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才是影响出口商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对于本国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加灵活,货币政策有效性也得以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