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粉丝与明星的关系从单向互动走向了依托社交平台的双向互动,以TFBoys为代表的养成系偶像逐渐进入受众的视野。“偶像养成”是日韩娱乐工业打造新晋新艺人的一种模式,其核心是让粉丝参与到素人变成明星的过程中来,成为塑造偶像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建立起偶像与粉丝之间的拟态亲密关系。在网络视听高度发达、受众话语权愈发重要的今天,偶像养成模式开始依托时下最受年轻人青睐的网络综艺节目,将其作为挖掘艺人的新阵地。2018年,爱奇艺打造的《偶像练习生》和腾讯视频打造的《创造101》相继上线,吸引了大量资本和流量涌入偶像市场。这两档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打破了多年来国内偶像文化市场的颓势,也正式开启了国内偶像养成的“标准工业化”时代。节目制作方联合各大经纪公司,试图建立起一套“选拔-培养-变现”的专业化、规范化流程。但这个标准工业化的流程并非是一朝一夕能探索成功的,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国内偶像养成类网综,难免会暴露出一些急功近利、消费主义倾向。如何架构标准的偶像工业生产组织模式、如何规避偶像工业中的失范现象、如何宣扬正确的偶像审美及价值导向,这些都是偶像养成类网综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偶像养成类网综纳入到文化工业视角下进行研究,从生产层面、文本内容、消费层面等多个维度,对《偶像练习生》及其同类节目加以辩证分析。“文化工业”作为最早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用以批判标准化、齐一化的大众文化生产模式的重要概念,在现代语境下,能够帮助我们辩证的看待这种批量化、标准化的偶像产业。虽然标准化的偶像生产模式强化了视频平台、经纪公司、商家以及粉丝之间的联系,使得粉丝已经成为社会化网络时代文化产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但是这种流水线式的偶像产业链也存在着功利性的消费主义特征,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文化工业理论为切入视角,系统论述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内容形态、运营机制、市场表现、文化产业功能等相关问题。从辩证的角度审视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第一,从内容层面来看,制作方一味迎合受众需求打造流水线式的偶像,看重“流量”却不注重质量;第二,从运营层面来看,消费主义式的选拔机制和后续培养的断层让这档节目饱受诟病;第三,从受众角度分析,受众在拟态亲密关系中逐渐丧失对真实需求、虚假需求的辨别能力,产生盲目跟风的消费行为。审视不意味着否定,取得了良好收视的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在很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节目的审美价值、娱乐功能及教育功能,还有其线上线下互动的整合,以及伴随其产生的新一轮粉丝经济和中国偶像市场的升级都值得关注。但从目前的偶像养成网络综艺的竞争机制来看,赛制缺乏创新、资本干预偶像等都是国内偶像工业进程中的阻碍。制作方需要放缓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周期,秉着负责任的态度让出道成员得到后续培养;还需要开辟多元化赛道,为受众更丰富的偶像养成体验;将“功利”与“公益”并行,通过偶像文化传递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