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日渐加快,然而快速的城镇化也引起了城镇用地布局混乱无序,开发建设随意性大等问题。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等矛盾日趋加剧。目前,我国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是科学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协调好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的集约利用。相对于传统规划而言,“反规划”理论是的一种较新的规划方法论。它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构建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为目标,强调优先以控制“生态保护区”来进行空间规划。该理论切合城镇建设用地布局规划发展的方向,对城镇用地布局优化,促进城镇健康和谐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本文以巴州区平梁镇镇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2014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限到2030年,将“反规划”理念实践应用到了平梁镇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规划上,建立起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模式。即通过文献调研和ArcGIS空间技术分析,在区域地形与土地使用类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多种水平的水土、生物、乡土文化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通过加权叠加法生成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以此为依据协调划定城镇非建设用地和可建设用地,并对区域建设用地进行远期的优化布局。 研究结果表明:(1)优先从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乡土文化和游憩等方面构建多层次景观安全格局,再选择城镇建设用地并进行空间布局的“反规划”理念,是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规划方法论。(2)研究区高、中、低三种水平的生态安全区面积分别为39.89hm2、51.60 hm2、16.34hm2,其中研究区城镇可建设用地面积为91.49 hm2,各占研究区面积的36%、47%、17%、83%。(3)依据城镇规划原理,最终确定规划期内平梁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75hm2,形成“三核两轴、多组团”的镇区用地空间结构及“一心三轴多点”的景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