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明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旅游的重要经济功能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关注。二战之后到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战略性产业,并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理论界,专家学者引入旅游经济效应这一概念,说明旅游带给目的地的经济影响。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购买各类旅游产品,对目的地意味着一笔货币收入。这笔货币收入参与目的地国家循环往复的经济流转,在渐次渗透的过程中,产生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和引致经济效应。旅游消费产生的这三种层次经济效应,不同学者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计量。早期普遍使用旅游乘数与投入产出理论,用旅游增加值等概念,衡量旅游乘数及旅游三种层次的经济效应。旅游卫星账户产生后,一部分学者使用旅游业增加值及相关实物指标衡量旅游的直接经济效应。现在还有学者从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角度评价旅游增加值。不同方法涉及的指标和评价范围都不相同。在大量文献检索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发现,现在被使用的各种方法存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运用旅游卫星账户、投入产出法和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评价旅游带给陕西省的经济影响。计算发现,旅游卫星账户计量的旅游业增加值与投入产出法计算的旅游业增加值有一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数据使用不同。但是计算结果表明,旅游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十分显著。其次,用投入产出法计量的旅游增加值与用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计量的旅游增加值,尽管存在差异,但主要是由统计造成的误差。计算结果也表明,旅游间接效应突出,并能够验证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2008年,陕西旅游产出贡献占全省GDP的9.58%。另从实际计算过程得知,现有评价旅游经济效应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假设条件、评价指标以及统计基础等各不相同。在论述的过程中,笔者提出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一致性,建议从需求角度对旅游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在计算中,同时运用三种方法计量同一地区旅游产生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提出用三级指标体系刻画旅游经济效应。三级指标体系由13个指标组成,分别对应旅游消费参与目的地经济流转产生的三个阶段经济影响。并指出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是可行性的,归纳了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的一般计算步骤。特别说明,在使用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时,要遵从四个假设条件;同时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与调整。最后,借助实际运算,笔者发现,现有的旅游统计数据存在模糊、遗漏、甚至自相矛盾与不能相互检验的问题。因此,要客观准确地评价旅游经济效应,必须改革现行的旅游统计制度,挖掘旅游经济新的指标内涵,以适应评价的需要和新阶段产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