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本草考证发现,自唐朝时期以来,山鸡椒及其同属植物的果实就已经作为荜澄茄使用,以后山鸡椒逐渐取代了进口药材胡椒科荜澄茄而成为中药荜澄茄的法定品种为药典所收载。 对四川省木姜子属药用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发现,6种植物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且疗效确切,它们是: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ts.,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杨叶木姜子Litsea populifolia(Hemsl.)Gamble,钝叶木姜子Litsea veitchiana Gamble,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vl.var.lanuginose。 对上述6种木姜子属药用植物进行了较系统的形态学研究:包括对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的比较,总结出种间鉴别特征;采用组织透明法对叶片中油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进行研究发现,6种植物叶片油细胞的分布差异较大,种间鉴别特征显著;首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木姜子属植物果实的微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种的果皮纹饰具有明显差别,从而为种间鉴别提供了微形态学的证据。 对四川省市售荜澄茄以及贵州、湖南等地的商品药材基源鉴定显示: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已经形成了荜澄茄的主流基源品种。 为了评价山鸡椒和毛叶木姜子的不同品种和品系,采用RAPD技术,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特征引物,首次获得山鸡椒和毛叶木姜子以及它们的栽培品系的DNA分子指纹图谱,从分子水平上较全面地评价了各样品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为栽培品种的划分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学上的证据。 在上述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种木姜子属植物 的果实和叶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并采用GC/MS分离和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叶油中共鉴定出97个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0%以上。结果显示:6种植物叶油的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山鸡椒叶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罗勒烯(23.62%)、3,7一二甲基一1,6一辛二烯一3一醇(18.99%);杨叶木姜子叶、毛叶木姜子叶、木姜子叶、钝叶木姜子叶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8一按叶素、芳樟醇;毛豹皮樟的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癸醛(69.50%).而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分析显示:各样品间挥发油差异较小,有60%以上的共有成分,包括:p一柠橡醛、Q一柠橡醛、柠橡烯、。一旅烯、灰烯、芳樟醉等。在果实挥发油成分方面,毛叶木姜子和山鸡椒的挥发油成分未显示显著差别,而山鸡椒的产地差异也没有在化学成分上体现出,这就证实了它们在品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为了从药效方面对上述品种的品质提供佐证,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6种果实挥发油都有明显的抗细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其中3种(毛叶木姜子、山鸡椒、杨叶木姜子)果油抗菌活性较强,尤其对绿脓杆菌和羊毛状小抱子菌及石膏样小抱子菌较敏感;6种叶挥发油也都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中3种(山鸡椒、木姜子、杨叶木姜子)抗细菌活性较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敏感,而3种(山鸡椒、毛豹皮樟、木姜子)抗真菌活性较强,对羊毛状小抱子菌及石膏样小抱子菌较敏感。本实验从药用植物品种及品质的角度研究了6种木姜子属植物及部分栽培类型,证实了杨叶木姜子的果实具有很好的抗细菌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抗菌新资源植物进一步研究;毛叶木姜子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均较好且与山鸡椒的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从抗菌作用的角度看,毛叶木姜子和山鸡椒其品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