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大量研读鲁迅、阿拜、唐加勒克及其他哈萨克诗人的作品和相关评论文章的基础上,从他们共有的精神品格——自审意识入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对民族生存境遇的深刻认识,对民族精神世界中种种阻碍民族觉醒的精神痼疾的揭露和批判,以及他们自觉地以自审意识为思想武器开展民族思想启蒙、引领民族思想解放的伟大壮举。第一章直面现实正视危机19至20世纪初,中国全境都遭受着殖民主义外敌的入侵和蚕食,内地被西方列强瓜分,地处边疆的哈萨克草原则被沙俄侵占,各民族都面临共同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但落后的古老中国和她的子民们依然还在封建统治阶级及其统治文化——封建文化下浑浑噩噩地苟延残喘。鲁迅和以阿拜、唐加勒克为代表的哈萨克族志士仁人,从自身学习、生活、斗争的不同经历中展开思考并逐步形成了他们观察生活、洞悉社会的共同精神品格——自审意识。第二章毫不避讳勇于剖析对于数百年闭关自守的中国及其各民族人民,中央大国的自我认知使人们养成了民族精神的盲目自尊自大。但是封建统治文化却在殖民主义列强的枪炮下仍然毒害着广大的人民群众。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民族、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鲁迅和以阿拜、唐加勒克为代表的哈萨克族等先觉者们没有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X光似的思想、手术刀般的笔触剖析民族的灵魂、社会的积弊,从而为人民指出彻底摆脱精神痼疾的可行之路。第三章相同的坚守不同的归宿作为时代的先行者,鲁迅、阿拜和唐加勒克都深刻地感受到在思想启蒙的道路上,还満布荆棘。面对巨大的思想阻力,鲁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从消极到积极的心路历程;阿拜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活动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他的失望、忧怨溢于言表。不同的世界观使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迎来了各自不同的归宿。鲁迅最终高举“立人”的大旗坚定地前行,而阿拜最后不得不借助宗教的力量,但始终没有摆脱内心的孤独寂寞感。从监狱几进几出的唐加勒克,比他的前辈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斗争的残酷和革命的紧迫性,坚定不移地宣传革命直到胜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