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分子分型精准治疗的需求,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新型检测手段,为肺癌靶向治疗的精准选择指明了方向。本研究通过NGS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基因图谱,探究EGFR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共存突变及抑癌基因TP53突变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疗效和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全面评估NGS技术对NSCLC治疗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到2020年3月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IIIB、IIIC和IV期NSCLC患者127例。采集入组患者治疗前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时的肿瘤组织或血液等标本,通过1021基因Panel的NGS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及结果解读,结合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结果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127例NSCLC患者的NGS结果,发现123例(96.85%)患者检测出基因突变,4例(3.15%)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中EGFR与TP53的突变频率最高,分别为78例(61%),72例(57%)。本研究将重点对EGFR、TP53进行分析。对127例局部晚期及晚期的NSCLC患者进行分析EGFR、TP53基因与不同病例特征的关系,发现女性(χ2=16.994,P=0.000)、老年(χ2=4.237,P=0.040)、不吸烟(χ2=12.801,P=0.002)、晚期(χ2=8.271,P=0.004)、肺腺癌(χ2=8.984,P=0.003)患者存在EGFR突变比例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53突变与性别(χ2=2.854,P=0.091)、年龄(χ2=0.660,P=0.417)、吸烟史(χ2=3.231,P=0.199)、病理分型(χ2=0.138,P=0.710)、TNM分期(χ2=0.055,P=0.8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细胞突变在EGFR不同突变的腺癌与鳞癌之间存在差异性(χ2=21.921,P=0.000)。127例NSCLC患者中75例患者EGFR突变阳性;8例经EGFR-TKIs联合化疗或血管靶向治疗,目前维持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67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经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后PD,PD时再次进行NGS检测,基线时经1021基因Panel NGS检测发现伴随EGFR突变的基因108种。基线时体细胞突变范围1~24个,体细胞突变个数的中位数为4;仅有EGFR突变的为单一突变组,EGFR至少与一个其他基因突变为共存突变组,在共存突变组中大于等于体细胞突变个数中位数为高共存突变组,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低共存突变组。EGFR单一突变组16例(23.88%),低共存突变组14例(20.90%),高共存突变组37例(55.22%)。PD时再次进行1021基因Panel NGS检测,共检测出120种基因突变,其中15例(22.28%)患者EGFR突变消失,发生T790M突变22例(32.83%)。PD时患者的体细胞突变个数0~28个,体细胞突变个数的中位数为3。为了探究靶向治疗前后患者基因的变化,本研究对67例NSCLC患者基线与PD时所有突变的基因进行比较,发现经一线靶向治疗消失的基因有50种(29.4%),PD时新出现的基因有62种(36.5%),治疗前后仍存在的基因有58种(34.1%)。PD时比基线时的体细胞突变个数的中位数减少,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截至到2020年3月,67例晚期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经一线靶向治疗后,全部PD(100%),34人死亡(50.75%),中位PFS为11.60个月,中位OS为37.10个月。1.年龄对PFS、OS的影响:年龄≧60岁EGFR突变的患者中位PFS、中位OS均比年龄<60岁患者缩短,中位PFS为(9.5±1.2)个月vs.(12.6±1.1)个月,中位OS为(12.0±0.1)个月vs.(18.0±1.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FS=0.006;POS=0.041)。2.EGFR共存突变对患者ORR的影响:单一突变组患者的ORR为68.75%,明显高于共存突变组的患者(低共存突变组的ORR为57.14%、高共存突变组的ORR为32.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GFR共存突变对患者的PFS、OS的影响:EGFR单一突变组、低共存突变组、高共存突变组患者中位PFS为(17.2±1.3)个月vs.(12.1±1.0)个月vs.(8.9±0.6)个月,单一突变组较低共存突变组和高共存突变组的PFS延长,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一突变组、低共存突变组、高共存突变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5±5.1)个月、(21.5±2.3)个月和(12.3±1.2)个月,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一突变的患者生存预后优于低共存突变与高共存突变组患者的预后。在67例晚期EGFR阳性的NSCLC患者中,基线时经NGS检测发现TP53突变是伴随EGFR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将EGFR伴随TP53突变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发现TP53野生型与TP53突变型的中位PFS为(14.9±1.0)个月VS.(9.3±0.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P53野生型与TP53突变型的中位OS为(13.5±1.3)个月vs.(23.8±2.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随TP53突变的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较伴随TP53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期短。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EGFR共存突变与TP53基因突变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0.001、P=0.003)。老年、EGFR共存突变与TP53基因突变也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P=0.001、P=0.000)。说明在本研究中,老年、EGFR共存突变、TP53突变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综上所述,1.共存突变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接受EGFR-TKIs疗效密切相关,共存变异基因越少,提示克隆异质性越低,EGFR-TKIs获益越明显;EGFR-TKIs疗效不佳的患者往往伴随更多的共存突变基因及高度的克隆异质性。2.伴随TP53突变的EGFR阳性突变NSCLC患者提示预后不佳。3.采用大Panel基因NGS技术进行组织及液体活检,可以检测出肺癌常见、少见以及多基因联合突变等丰富的突变类型,为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支持。4.NGS技术有助于发现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对于指导晚期NSCLC后续的精准治疗是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