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先心病Fontan手术患儿围术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血栓形成的病因、预后分析以及比伐卢定替代普通肝素用于大鼠体外循环抗凝治疗对抗肝素/PF4抗体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行Fontan手术(F组)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组)的先心病患儿各30例,分别于开胸手术前和术后第1天测定患儿静脉血中血小板因子4的含量。②随机选取Fontan手术患儿98例,于开胸手术前、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10天分别测定静脉血中抗人血小板第四因子抗体IgG水平。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0天检测患儿血小板计数。记录患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③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选取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4组:无普通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比伐卢定抗凝(Ⅰ组)、无普通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普通肝素抗凝(Ⅱ组)、普通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比伐卢定抗凝(Ⅲ组)和普通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普通肝素抗凝(Ⅳ组)。所有大鼠均建立体外循环,并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前和术后一周测定大鼠静脉血中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 结果:①F组患儿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小板因子4水平较Ⅴ组患儿显著升高(P<0.01),而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小板因子4水平二组患儿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Fontan手术后第5天患儿的抗肝素/PF4抗体IgG阳性率为33.3%,术后第10天抗体IgG阳性率为41.8%。98例先心病患儿中有6例(6.1%)在Fontan术后形成血栓,有4例(4.1%)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3例。术后随访15天,98例先心病患儿共存活87例,存活率为88.8%。Fontan术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4例患儿中有2例存活,存活率为50%;另有2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因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合并低心排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2天死亡。③Ⅲ组和Ⅳ组大鼠术前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大鼠水平(P<0.01);Ⅲ组和Ⅳ组大鼠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大鼠水平(P<0.01),且Ⅳ组大鼠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较Ⅲ组大鼠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使用肝素抗凝对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升高具有交互作用。 结论:①Fontan手术患儿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水平升高,增加诱发抗肝素/PF4抗体形成和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②先心病Fontan手术患儿因手术次数和术前心导管检查等因素会影响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血清转化率。术后第10天抗肝素/PF4抗体IgG、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术后腹透是先心病患儿Fontan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Fontan术后早期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会影响患儿的生存时间。③经普通肝素预处理后的大鼠在体外循环时使用比伐卢定抗凝后,不会继续升高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为临床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疑似患者改良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抗凝方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 研究一先心病患儿Fontan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先心病患儿在Fontan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行Fontan手术(F组)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Ⅴ组)的先心病患儿各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13岁,体重7~51kg。分别于开胸手术前(T1)和术后第1天(T2)采集患儿的股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血小板因子4的含量。 结果: F组中有40%患儿在Fontan术前需要接受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期根治术占23.3%。F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肝素用量较Ⅴ组患儿明显增加(P<0.01)。F组患儿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小板因子4的水平较Ⅴ组患儿显著升高(P<0.01),而组内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血小板因子4的水平二组患儿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Fontan手术小儿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水平升高,增加诱发抗肝素/PF4抗体形成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是Fontan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研究二先心病Fontan手术患儿围术期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变化及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先心病患儿Fontan手术围术期抗肝素/PF4抗体的变化规律、HIT发病、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以及HIT对Fontan手术患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Fontan手术患儿98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9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2~15岁,体重10~51kg。所有患儿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使用肝素,且术后继续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患儿于开胸手术前、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10天分别采集股静脉血1ml,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抗血小板第四凶子抗体IgG水平。若吸光度值大于0.45OD单位则认为抗体筛查试验结果阳性。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0天检测患儿血小板计数。记录患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 结果:Fontan手术后第5天患儿的抗肝素/PF4抗体IgG阳性率为33.3%,术后第10天抗体IgG阳性率为41.8%。98例先心病患儿中有6例(6.1%)在Fontan术后形成血栓,有4例(4.1%)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3例。Fontan术后随访15天,98例先心病患儿共存活87例,存活率为88.8%。Fontaa术后并发HIT的4例患儿中有2例存活,存活率为50%;另有2例HIT患儿因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合并低心排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2天死亡。 结论:①先心病Fontan手术患儿因手术次数和术前心导管检查等因素增加与肝素接触的机会,容易造成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血清转化率呈阳性。②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出,术后第10天抗肝素/PF4抗体IgG、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术后腹透是先心病患儿Fontan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③Fontan术后早期并发HIT会影响患儿的生存时间,尽早诊断和治疗HIT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研究三比伐卢定用于大鼠围体外循环期抗凝对抗肝素/PF4抗体的影响 目的:评价比伐卢定替代普通肝素用于大鼠体外循环抗凝治疗对抗肝素/PF4抗体的影响。 方法:选取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月龄4~6月,平均体重494.6±26.9g,按照2×2析因实验设计共设4组,随机分配每组各5只:Ⅰ组术前不给肝素预处理,体外循环开始时注入比伐卢定1.5mg/kg并以2.5mg/kg/h持续输注;Ⅱ组术前不给肝素预处理,体外循环开始时注入普通肝素2mg/kg;Ⅲ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肝素1mg/kg,体外循环开始时注入比伐卢定1.5mg/kg并以2.5mg/kg/h持续输注;Ⅳ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肝素1mg/kg,体外循环开始时注入肝素2mg/kg。各组大鼠均建立体外循环,并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前和术后一周抽取1ml静脉血,采用生物素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大鼠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 结果:Ⅲ组和Ⅳ组大鼠术前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大鼠水平(P<0.01);Ⅲ组和Ⅳ组大鼠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大鼠水平(P<0.01),且Ⅳ组大鼠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较Ⅲ组大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肝素预处理联合体外循环使用肝素抗凝对术后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升高具有交互作用。 结论:经普通肝素预处理后的大鼠在体外循环时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卢定替代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后,不会进一步升高大鼠体内抗肝素/PF4抗体IgG水平,为临床上改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疑似患者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抗凝方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