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6年的体育产业相关数据,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和区位熵等分别测算了我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空间集聚水平,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影响体育产业效率的因素,并检验了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对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效应。最后提出了今后体育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体育产业效率不高且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在资金和人员投入结构上需要不断调整和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产出的发展空间很大。规模报酬结果表明在整体上加大体育产业财力、人力资源投入对大多数省份体育产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于体育服务业。此外,体育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投入集聚程度大于财力资本投入集聚程度。总体上,各投入产出要素的集聚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除体育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集聚指标外,其他5个指标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大部分省份处于低低同质区,其次为高高同质区和低高异质区,少数省份处于高低异质区。(3)体育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现象。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投入要素集聚中,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资产集聚、体育用品制造业平均用工人数集聚与体育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集聚对体育产业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而体育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集聚对体育产业效率有明显提升作用。此外,某一地区与体育产业效率相关的误差,会传递给邻近周边地区,并抑制后者体育产业效率的提升。(4)针对以陕西为中心的高—低(HL)体育产业效率集聚区提出了中心—外围发展模式;针对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LL)体育产业集聚区提出了飞地发展模式。同时,对两种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协同发展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