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是在生态语言观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生态语言学由美籍语言学家豪根创立,并于20世纪90年代真正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费尔(A. Fill)等语言学家也加入生态语言学研究行列,相应的组织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 (简称AILA)召开年会探讨相关问题。《生态语言学引论》一书,对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随着语言和文化的日益密切接触,强势语言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优势快速扩展,使得众多的语言加速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严重破坏了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平衡。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与成熟为我们进行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濒危方言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把方言放在生态语言学的框架下, 从生态语言学的五大焦点角度分析宜昌地区语言生态系统,探讨新时代环境下宜昌方言的传承及发展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尝试着将生态语言学应用到宜昌语言环境的调查分析中去;另一方面,试图运用生态语言学中语言多样性的维护及弱势语言的保护的原则来探讨宜昌地区目前的语言传承及发展问题。 通过这篇文章,作者试图回答如下问题:1.宜昌地区目前的语言环境如何,为什么是这种状况?2.人们对于宜昌地区语言现状的态度是怎样的?3.作为新生代,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态度如何?作者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了解宜昌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关注宜昌方言的生存状况,从而进一步地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宜昌地区语言使用者进行的具体方言使用情况和他们对不同方言态度的小规模调查,并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后,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宜昌地区,普通话已成为新生代使用的一种主导的强势方言;宜昌方言由于缺少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已经沦为弱势方言。宜昌地区经济发展引起的劳动人口的流动带来这些变化,普通话的普及也加速了这种变化。我们应该正视方言这一特殊语言变体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世界语言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