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止痒方药效学评价、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血止痒方为临床经验方,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法治则基础上经四物汤、止痒散和黄芪防风汤化裁而来,由当归、黄芪、川芎、白芍、防风、生地黄、丹参、苦参及地肤子九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症。本文从补血活血作用、止痒作用、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药效评价;采用UPLC-MS/MS高分辨质谱技术对该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入血原型成分进行鉴定;依据入血成分分析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及标准,并对各个药味进行薄层鉴别。1.和血止痒方药效学评价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制备小鼠血虚模型,连续给药15 d,末次给药30 min,眼眶采血,测定全血RBC、HCT、HGB值。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外周血中HCT、RBC和HGB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后,小鼠基本体征出现血虚证的症状,表明血虚疾病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外周血中RBC、HCT和HGB的含量(P<0.01)。表明和血止痒方具有一定的改善小鼠血虚作用。通过尾静脉注射0.05%右旋糖酐诱导小鼠瘙痒,记录30min内小鼠瘙痒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可明显增加小鼠瘙痒次数(P<0.01)和瘙痒总时间(P<0.05),表明瘙痒模型造模成功;此外,三个剂量组均能缓解小鼠瘙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降低了小鼠瘙痒次数和瘙痒总时间(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瘙痒次数、瘙痒时间和瘙痒总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佳。通过毛细管通透性实验构建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尾静脉注射0.5%伊文斯蓝液(Evans Blue),腹部皮下注射0.1%磷酸组胺,剪下小鼠腹部蓝色皮肤,剪碎后浸泡于5 ml丙酮:生理盐水(7:3)中24 h,离心(3 000 rpm,15 min)后取上清液于610nm下测定其吸光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免疫抑制实验选择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碳粒廓清实验。迟发性超敏反应:给药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腹部去毛处均匀涂抹0.5%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给药三天强化一次,末次给药1h,将0.2%DNFB丙酮橄榄油溶液均匀涂于小鼠右耳激发,左耳涂抹丙酮橄榄油,激发24~48h。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右耳肿胀度显著升高(P<0.01),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耳肿胀度显著降低,其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和血止痒方对DNFB所致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对DTH小鼠的脏器指数作用不大。碳粒廓清实验: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30 min后,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05 ml/10 g体重,分别在注射2 min和20 min使用定量采血管取血20 μ1溶于2 ml 0.1%Na2CO3,摇匀后于640 nm测定OD值。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可降低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其中中剂量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综上,和血止痒方具有改善血虚、止痒、抗炎以及一定的抑制免疫作用。2.基于LC-MS的和血止痒方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研究采用UPLC-Q-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和血止痒方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优化液相条件以及色谱柱,实现中药复方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为了获得更为全面的化合物信息,采用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根据一级、二级MS/MS高分辨数据,结合数据库和文献报道,共鉴定出160个色谱峰,主要为苯丙素类、苯酞类、生物碱类、萜类、苷类、黄酮类以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全面解析了和血止痒方的化学成分。由于存在某些成分来源不明的情况,故又对各单味药在同条件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各成分来源。同时对经口给药大鼠血浆同样采用UPLC-Q-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其入血成分,发现42个和血止痒方原型成分。上述结果为和血止痒方的作用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基础。3.和血止痒方6种成分定量分析及薄层鉴别定量采用超高相液相(UPLC)分析和血止痒方中阿魏酸、芍药内酯苷、升麻素、升麻素苷、洋川芎内酯H和毛蕊异黄酮6个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目标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58),精密度RSD<2.98%,重复性RSD<2.93%,回收率(n=9)均在92.06%~110.58%,RSD均小于3.91%,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和血止痒方主要化学成分;采用TLC法,建立了和血止痒方中九味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为有效控制质量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成年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CM)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后脊髓空洞结局的因素。背景:脊髓空洞症是C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减压手术后的远期脊髓空洞症预后相关因素并不明确。同样,尚没有通用的标准去定义脊髓空洞的形态学改善程度。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3年至2018年在我院接受不同减压术式的CM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同时收集了所
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常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四,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宫颈癌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疾病,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个体因素(生活习惯以及宿主的遗传因素等)在宫颈癌的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
研究目的 肺部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是一类肺动脉相关继发性疾病,表现为肺实质与肺间质发生不可逆的病变,而肺移植则是晚期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案。但是由于供体缺少,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配型符合的健康肺。人胚胎干细胞(hESCs)具有多能性,利用hESCs分化得到肺细胞有望成为可移植的种子细胞。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作为一种分化抑制因子,具有调控肺分化发育的功能,在器官发生及支气管分支等早期阶段有重要
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二十余年间,我国由心衰导致的死亡翻了一番,每年达100万,且仍在迅速增长。抑郁是心衰重要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症,与患者生活质量差,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相关,抑郁的变化情况可反映患者病情的进展。目前心衰患者抑郁状况与预后关联的研究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且结论尚不一致。心衰住院患者院内到出院一个月的抑郁评分变化值与预后间的关联尚待研究,抑郁筛查工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突出症状为进行性和不可逆的认知功能恶化,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由FDA批准的临床药物主要是单靶点药物(例如多奈哌齐),它们可以显著延缓记忆力丧失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却不能预防或完全治愈该病。基于AD复杂的发病机理和不完善的单靶点药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多靶点药物的研发。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已成为
目的建立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评估所建立的HEV IgG抗体、IgM、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评估,检测西双版纳自治州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HEV IgA抗体检测在HEV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培养Tn-5细胞培养并对其进行血清驯化,感染重组HEV杆状病毒,提取纯化HEV VLP(virus-like particles,病毒样颗粒),并用
目的:组织工程支架不仅要为细胞提供物理支持,还应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成新组织所需的物理和生物化学信号。单一组分的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力学强度方面难以同时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制备成复合材料支架,可以结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支架的各项性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导电材料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高强度与高模量,有望在赋予复合支架材料导
目的 构建含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denylate Cyclase Toxin,ACT)重复子毒素(Repeats-in-toxin,RTX)域(RTX751)和赖氨酸酰基转移酶(Cyclolysin activating lysine acyltransferase,CyaC)的双质粒表达系统,表达纯化RTX751蛋白。利用百日咳鲍特菌小鼠气雾感染模型来评价RTX751免疫效果,为研发新一代无细胞
目的:宿主遗传因素对疫苗诱导的抗体应答的影响是新兴疫苗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拟通过对MHC I类抗原提呈通路基因:低分子质量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asome,LM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和内质网氨肽酶(Endoplasmic Reticulum A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常见的疾病,包括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均与前列腺的局部炎症有关。然而,诱发前列腺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已知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介导的组织特异细胞天然免疫反应参与诱发组织炎症反应,本论文以小鼠为模型,旨在研究PRR介导的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prostatic epithelial cell,PEC)天然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