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继2008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发表的“妊娠高血糖与不良结局研究(HAPO)”报告后,2010年3月IADPSG召开国际会议,经多国专家探讨并最终取OR为1.75的母胎结局优势比,确立了最新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即IADPSG标准。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认可了此标准。同年7月我国卫生部根据IADPSG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布了我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断行业标准》,该标准将既往GDM标准各点临界值均予以下调,具体下调比例:OGTT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因此,本文主要从GDM标准下调趋势,探讨了GDM临床发病特点和血糖异常不同状态下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以期寻求GDM不同状态下各自不同的干预措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目的] 1、了解最新GDM诊断标准后我院GDM发病率和人群高危因素。 2、探讨GDM的首次空腹血糖特点及预测价值。 3、分析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GDM不同血糖异常状态下妊娠结局差异。 4、分析GDM治疗转归,探索GDM不同异常状态下各自不同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01日至2013年08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胎分娩,且满足同时行首次孕检(孕6-23+6周)空腹血糖筛查(FPG)和推荐时期(孕24-28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共1904例孕妇资料。依据新标准下诊断GDM235例(GDM组)对照正常孕妇组1669例(NGT组),分析我院GDM发病率、一般人群特征、妊娠结局危害和疾病治疗转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PG预测GDM的诊断价值。并根据OGTT诊断下GDM不同血糖异常状态:仅空腹血糖异常(IFG)、仅餐后血糖异常(IGT)、空腹和餐后均异常(IFG+IGT.即CGI),分析GDM不同血糖异常状态的母儿妊娠结局差异。 [结果] 1、GDM孕妇年龄、BMI、孕次、HBsAg阳性携带率及IVF-ET术发生率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 2、GDM组对照正常组,FPG检测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而FPG值显著升高(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首次FPG对于诊断GDM的预测临界值,得出:随着FPG值的逐渐升高,GDM诊断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升高。ROC曲线最佳FPG切点值为4.7mmol/L, AUC为0.663,提示单纯FPG诊断GDM的准确性偏低。 3、GDM显著增加母亲剖宫产、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产褥感染及围产儿留观、住院、低血糖、黄疸、未成熟儿、巨大儿、胎肺发育不良、先天畸形的发生率(P<0.05)。 4、分析GDM不同血糖异常状态的母儿妊娠结局差异,得出:三组血糖调节异常状态中以IGT组所占组间比例最多(52.8%)。 CGI组对照IGT组,所有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增加,其中妊高症及围产儿留观、未成熟儿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GI组对照IFG组,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高症、念珠菌阴道炎及围产儿留观、低血糖、住院、未成熟儿、巨大儿、胎肺发育不良、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其中围产儿留观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FG组对照IGT组,剖宫产、早产、羊水过多、妊高症、念珠菌阴道炎及围产儿留观、黄疸、住院、未成熟儿、巨大儿、胎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增加,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5、GDM患者经合理有效的血糖控制达标,可显著降低绝大多数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P<0.05)。 [结论] 1、年龄≧30岁、孕次≧2次、肥胖、HBsAg阳性携带和辅助受孕(IVF-ET)技术均是GDM的高危因素。 2、尚无高效且合理的FPG界值用于单独诊断GDM,但FPG显著升高仍具有早期预报功能。最有效的GDM筛查手段仍是联合早期FPG和孕24-28周OGTT筛查。 3、GDM显著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需加强监管和重视。GDM不同血糖异常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CGI>IFG>IGT。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IFG的重视和规范化干预。 4、GDM的治疗可考虑对IFG采取以合理膳食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为主,辅以适当锻炼,IGT则以改善肌肉胰岛素抵抗的餐后锻炼为主,辅以膳食调整。当基础治疗不佳时,可采取对IFG加用以控制基础血糖为主的中效或预混胰岛素,IGT加用以改善餐后高血糖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方案。GDM患者经积极合理的血糖控制达标,能显著改善围产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