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影响和碰撞。只有旅游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才能真正提高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旅游活动的健康循环发展。因此,当地居民的幸福感程度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活动中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旅游者层面上,而对当地旅游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四川省桃坪羌寨妇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综合应用,并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幸福感各项测量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参与旅游对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幸福感的影响,以期对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主要结论:(1)在社会幸福感总体水平方面,桃坪羌寨妇女社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其中,社会实现水平得分最高,社会整合排名第二,其余维度排名依次为社会和谐、社会认同、社会贡献。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年龄差异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年龄与社会整合、社会贡献和社会实现呈正相关,而与社会和谐呈负相关;学历差异与社会和谐呈正相关,对社会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其他维度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对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社会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他维度的影响不显著。(2)通过聚类分析将羌寨妇女按照其特点分为核心型、主体型、外围型和边缘型妇女,其中除外围型妇女主要为未参与旅游妇女外,其他类型妇女主要为参与旅游妇女。核心型妇女社会幸福感及其维度均要高于其他类型妇女;主体型妇女社会幸福感、社会贡献排名第二,社会幸福感其他维度排名第三;外围型妇女社会幸福感排名第三,其中除社会贡献最低外,其余维度均排名第二;边缘型妇女相关社会幸福感得分最低。(3)对四类妇女进行交叉列连表分析,结果表明,这4类人群在学历、旅游工作类型和旅游时间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核心型、主体型和边缘型妇女,学历水平、家庭年收入、旅游参与时间、旅游收入和旅游工作类型的多样化特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显著,外围型妇女较高的家庭年收入对社会幸福感影响不大,说明参与旅游对提高社会幸福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创新点在于:(1)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中社会幸福感研究比较少,而且多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对于社区参与旅游主体的社会幸福感并无关注,本文将社会幸福感的研究应用到妇女参与旅游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旅游参与问题,拓展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参与旅游相关研究开创了多方位的视角。(2)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和访谈法,从羌寨妇女参与旅游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表现总结出参与旅游发展阶段模式,通过聚类和交叉列连表进一步分析首次提出参与旅游妇女一般模式,并提出多样化参与类型理论,促进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发展和完善。